-
-
-
永乐十年(1412)的纷争结束了,
太子党受到了沉重打击,太子被警告,地位也有所动摇,
但由于杨士奇等人的努力,终于稳定住了局势。
可是太子前面的路还很长,只要朱棣一天不死,
他就会不断受到朱高煦的攻击
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朱棣北巡归来,
当时太子及其下属官员奉命留守南京,
闻听这个消息,立刻派人准备迎接,
但迎接时由于准备不足,有所延误,朱棣很不高兴。
其实说来这也就是个芝麻绿豆的小事,
朱棣同志平日就不拘小节,
像迎驾这种形象工程有没有是不大在乎的。
所以太子朱高炽虽然心中不安,却也没多想。
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了朱高炽的意料。
朱棣大发雷霆,把朱高炽狠狠骂了一顿,
朱高炽挨骂了,心里非常委屈:
这,这是怎么了,不就是稍微晚了点,
至于搞得这么大吗?
至于,非常至于。
朱高炽不知道,
他的好弟弟朱高煦不断打编造太子企图不轨的各种小道消息,
并密报给朱棣。
朱棣开始并不相信,之后禁不住朱高煦长年累月的造谣,
加上身边被朱高煦买通的人们也不断说坏话,
他渐渐地又开始怀疑起太子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想到回来就碰上了太子迎驾迟缓这件事,
虽然这并不是个大事情,
但在在朱棣看来,这是太子藐视他的一种表现。
自己还没有退休呢,就敢这么怠慢,将来还得了?!
在朱高煦的推波助澜下,事情开始一边倒,
太子受到严厉斥责的同时,太子党的主要官员
如尚书蹇义、学士黄淮、洗马(官名,不是马夫)杨溥都被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
太子党几乎被一网打尽。
朱棣已经认定太子党那帮人都想着自己早死,然后拥立太子博一个功名,
他对太子的失望情绪也达到了顶点。
他再次召见杨士奇,问了他一个问题。
与两年前一样,这也是一次生死攸关的问答。
当时的政治局势极为复杂,由于朱棣公开斥责太子,
且把太子的很多亲信都关进了监狱,
于是很多大臣们都认为太子已经干不了多久了,
倒戈的倒戈,退隐的退隐,太子也朱高炽陷入了孤立之中,
这次朱棣没有遮遮掩掩,他直接了当地问杨士奇,
太子是否有贰心,不然为何违反礼仪,迟缓接驾?(这在朱棣看来是藐视自己)
杨士奇答道:“太子对您一直尊敬孝顺,
这次的事情是我们臣下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罪责在我们臣下,与太子无关。”(太子孝敬,凡所稽迟,皆臣等罪)
既然不是太子的本意,
既然太子并不是有意怠慢,朱棣终于释然,也就放心了。
就这样,悬崖边上的朱高炽又被杨士奇拉了回来。
杨士奇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在太子势孤的情况下,
主动替太子承担责任,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要知道,朱棣不整太子,对他们这些东宫官员们却不会手软。
与他一同辅佐太子的人都已经进了监狱,
只剩下了他暂时幸免,但他却主动将责任归于自己,
宁愿去坐牢,也不愿意牵连太子。
不过杨士奇最终还是为他的无畏行为付出了代价,
朱高煦恨他入骨,指示他买通的人攻击杨士奇(士奇不当独宥),
本来不打算处置他的朱棣也禁不住身边人的反复煽动,将杨士奇关入了监狱。
朱高炽得知杨士奇也即将被关入监狱,十分焦急,
但以他目前的处境,仅能自保,是绝对保不住杨士奇的。
杨士奇却不以为意,反而在下狱前对太子说:
殿下宅心仁厚,将来必成一代英主,
望殿下多多保重,无论以后遇到什么情况,
都一定要坚持下去,决不可轻言放弃。
皇子朱高煦终于第一次掌握了主动权,
他的阴谋策划终于有了结果,
太子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帮太子说话的文官集团也已经奄奄一息,
形势一片大好,前途十分光明。
话说回来,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那就是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朱高煦也不例外。
眼见自己胜利在望,有点找不着北了
经常见人就说:“我这么英明神武,不是很像李世民吗?”
(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
他这样说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寓意的。
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他的隐含意思,李世民与朱高煦一样,
都是次子,李建成对应朱高炽,都是太子,
甚至连他们的弟弟也有对应关系,
李元吉对应朱高燧,都是第三子。
这样就很清楚了,李世民杀掉了李建成,
当上皇帝,朱高煦杀掉朱高炽,登上皇位。
朱高煦导演希望把几百年前的那一幕戏再演一遍。
我们这里先不说朱高煦先生是否有李世民那样的水平,
既然他坚持这样认为,那也没办法,就凑合吧,
让他先演李世民,但朱高煦导演也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失误,
他忽略了这场戏中另一个大牌演员的感受,
强行派给他一个角色,这也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他要派的是这场戏的主要角色之一——李世民的父亲李渊,
被挑中的演员正是他的父亲朱棣。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按照这场戏中的剧情
朱棣同志只能有这一个角色可以担任
朱高煦要把这场戏演好,演完,
搞一个朱高煦突破重重险阻,战胜大坏蛋朱高炽,
登基为皇帝的大团圆结局,就必须得到赞助厂商总经理朱棣的全力支持。
朱棣不是李渊,事实上,他跟李渊根本就没有任何共通点,
朱棣当然很清楚,
这一幕戏中,在李世民登基后
李渊的下场是被迫退位,
如果这一次朱高煦像当年的李世民那样
将来也来这么一下,他自己的结局也是不会超出剧本之外的。
朱棣虽然不是导演,却是戏霸。
怎么着,让我演李渊,你小子还没睡醒吧!
就在朱棣渐渐对日益嚣张的朱高煦感到厌恶时,
恰好朱高煦主动向朱棣要求增加自己的护卫,
这引起了朱棣的警觉,
永乐十三年(1415)五月,朱棣决定改封朱高煦去青州,
按说青州并不是很差的地方,但朱高煦为了夺权的需要,
不肯离开京城,又开始耍赖。
这次朱棣没有耐心陪朱高煦玩下去了,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朱高煦:
你既然已经被封,就赶紧去上任,
怎么能总是赖在京城不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
朱棣不断的打击太子,无非是想告诉太子不要急于夺权,
但他的这一行动却给了朱高煦错误的信号,
他误以为皇位非自己莫属,越发专横跋扈,最终触怒了朱棣。
小子,我捧得起你,自然也踩得扁你。
太子党剩余的精英们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发出了致命的一击,
而完成这一击的人正是杨士奇。
由于平日表现良好,且自我改造态度积极,
杨士奇和尚书蹇义在上一次危机中,连监狱的门都没进,
就被放了出来,再次被委以重任。
但千万不要由此推出朱棣慈悲为怀的结论,
要知道,他们的难兄难弟杨溥还在监狱里看书呢,而且一看就是十年。
逃离牢狱之灾的杨士奇自然不会洗心革面,与朱高煦和平相处,
在经过对时局的细心观察和揣摩后,
他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发动了反击。
我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与前两次一样,他的这次攻击也是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完成的。
此次对话除了朱棣和杨士奇外,
蹇义也在场,不过他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
朱棣问:“我最近听到很多汉王(朱高煦封号)行为不法的传闻,
你们知道这些事情吗?”
这话是对杨士奇和蹇义两个人问的,但两人的反应却大不相同。
蹇义虽然忠于太子,却也被整怕了,
他深恐这又是一个陷阱,要是实话实说,
只怕又要遭殃,便推说自己不知道。
朱棣失望地转向了另一个人——杨士奇,
他注视着杨士奇,等着他的答复。
杨士奇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
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
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忍耐了很久,
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
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
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朱棣已经丧失了对朱高煦的信任,
他已经渐渐看清自己这个儿子的真面目,
这是最好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拔剑出鞘
杨士奇从容答道:“我和蹇义一直在东宫服侍太子,
人家就把我们看成太子的人(还装,难道你不是吗),
杨士奇说:我和骞义一直在东宫服侍太子
人家就把我们看成太子的人,
有什么话也会不跟我们讲,所以我们不知道。”
奇怪了,这句回答不是和蹇义一样,啥也没说吗?
要知道,自古以来最狠的整人方法就是先夸你,再骂你,
曲折微妙之间,最具杀伤力
杨士奇熟练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所以别急,下面还有个但是呢。
杨士奇接着说:“但是,汉王两次被封都不肯到地方就藩,
现在陛下要迁都北京了,在这个时候,他要求留在南京,
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一下他的用意。”(惟陛下熟察其意)
细细品来,杨士奇此言实在厉害,
看似平淡无奇,却处处透着杀机,
要把朱高煦往死里整,杨士奇之权谋老到实在让人胆寒。
杨士奇终于亮出了他的宝剑,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人,使出了那一剑。
一剑封喉。
朱棣被杨士奇的话震惊了,朱高煦三番两次不肯走,
如今要迁都了,他却执意留在南京,他到底想干什么?!
不能再拖了,让他马上就滚!
永乐十五年(1417)三月,不顾朱高煦的反复哀求,
朱棣强行将他封到了乐安州(今山东广饶),
朱高煦十分不满,但也没有办法,
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此生注定不可能用合法手段登上皇位了。
至此,储君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太子党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稳住了太子的宝座,
也为后来仁宣盛世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朱高煦多年的图谋策划最终付之东流,
至少朱棣绝对不会再考虑立他为太子了,
但这位仁兄自然也是不会死心的,
他把自己的阴谋活动完全转入地下,
并勾结他的同党准备东山再起。
不过这一次他不打算继续搞和平演变了,
因为在他面前只剩下了一条路——武装夺权。
朱高煦在等待,等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天。
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
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
以上就是朱棣同志的主要政绩史。
在执政的前十几年中,他不停地忙活,不停地工作,
付出了许多心血,也获得了许多成就,
正是这些成就为他赢得了一代英主的名誉。
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但他并未感到丝毫疲惫,
因为在朱棣的心目中,权力就是他工作的动力,
手握权力的他就如同服用了兴奋剂一样,
权力对他而言已经变成了一种毒品,
一分一秒也离不开,任何人也无法夺走。
像他这样的人似乎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朋友的。
但朱棣还是有朋友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一个。
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北京庆寿寺。
朱棣带着急促的脚步走进了寺里,他不是来拜佛的,
他到这里的目的,是要向一个人告别,向一个朋友告别。
八十四岁的姚广孝已经无力起身迎接他的朋友,
长年的军旅生涯和极其繁重的参谋工作耗干了他的所有精力,
当年那个年过花甲却仍满怀抱负的阴谋家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躺在床上的无力老者。
此时的姚广孝感慨良多,
洪武十八年(1385)的那次相遇不但改变了朱棣的一生,
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自此之后,他为这位野心家效力,
奇计百出,立下汗马功劳,同吃同住同劳动
(造反应该也算是一种劳动)的生活培养了他和朱棣深厚的感情,
朱棣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他的朋友。
这并不奇怪,野心家的朋友一般都是阴谋家。
在朱棣取得皇位后,姚广孝也一下子从穷和尚变成了富方丈,
他可以向朱棣要房子、车子(马车)、美女、金银财宝,
可他什么也不要。
金银赏赐退了回去,宫女退了回去,
房屋宅第退了回去,
他没有留头发,还是光着脑袋去上朝,
回家后换上僧人服装,住在寺庙里,接着做他的和尚。
他造反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抱负实现了,也就心满意足了。
此外,他还十分清楚自己的那位“朋友”朱棣根本不是什么善类,
他是绝对不会容忍一个知道他太多秘密,
比他还聪明的人一直守在身边的。
所以姚广孝隐藏了自己,只求平静地生活下去。
综观他的一生,实在没有多少喜剧色彩,
中青年时代不得志,到了60岁才开始自己的事业,
干的还是造反这个整日担惊受怕,
没有劳动保险的特种行业。
等到造反成功也不能太过招摇,只能继续在寺庙里吃素,
而且他也没有类似抽烟喝酒逛窑子的业余爱好,
可以说,他的生活实在很无趣。
他谋划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却并没有得到什么,而在某些人看来,
他除了挣下一个助纣为孽的阴谋家名声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现在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正躺在床上看着自己这位叫朱棣的朋友。
心情复杂的朱棣也注视着姚广孝,
这个神秘的和尚帮助他夺取了皇位,却又分毫不取,
为人低调,他了解自己的脾气,性格和所有的一举一动,
权谋水平甚至超过了自己,却从不显露,
很有分寸。这真是个聪明人啊!
只有这样的聪明人才能做朱棣的朋友。
朱棣很清楚,姚广孝已经不行了,
这是一个做事目的性很强的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找自己过来,
他一定会提出某个要求。
姚广孝终于开口了,说的是什么呢?
咱们下回再说
-
-
- [00:00.30]永乐十年(1412)的纷争结束了,
[00:03.89]太子党受到了沉重打击,太子被警告,地位也有所动摇,
[00:11.05]但由于杨士奇等人的努力,终于稳定住了局势。
[00:16.75]可是太子前面的路还很长,只要朱棣一天不死,
[00:22.10]他就会不断受到朱高煦的攻击
[00:26.30]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朱棣北巡归来,
[00:31.82]当时太子及其下属官员奉命留守南京,
[00:37.83]闻听这个消息,立刻派人准备迎接,
[00:41.85]但迎接时由于准备不足,有所延误,朱棣很不高兴。
[00:49.87]其实说来这也就是个芝麻绿豆的小事,
[00:56.60]朱棣同志平日就不拘小节,
[00:59.54]像迎驾这种形象工程有没有是不大在乎的。
[01:04.88]所以太子朱高炽虽然心中不安,却也没多想。
[01:10.30]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了朱高炽的意料。
[01:17.04]朱棣大发雷霆,把朱高炽狠狠骂了一顿,
[01:23.19]朱高炽挨骂了,心里非常委屈:
[01:27.71]这,这是怎么了,不就是稍微晚了点,
[01:33.28]至于搞得这么大吗?
[01:35.77]至于,非常至于。
[01:38.58]朱高炽不知道,
[01:41.87]他的好弟弟朱高煦不断打编造太子企图不轨的各种小道消息,
[01:49.87]并密报给朱棣。
[01:52.39]朱棣开始并不相信,之后禁不住朱高煦长年累月的造谣,
[02:00.19]加上身边被朱高煦买通的人们也不断说坏话,
[02:05.94]他渐渐地又开始怀疑起太子来。
[02:09.16]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想到回来就碰上了太子迎驾迟缓这件事,
[02:18.77]虽然这并不是个大事情,
[02:22.03]但在在朱棣看来,这是太子藐视他的一种表现。
[02:25.93]自己还没有退休呢,就敢这么怠慢,将来还得了?!
[02:33.65]在朱高煦的推波助澜下,事情开始一边倒,
[02:39.91]太子受到严厉斥责的同时,太子党的主要官员
[02:45.46]如尚书蹇义、学士黄淮、洗马(官名,不是马夫)杨溥都被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
[02:59.34]太子党几乎被一网打尽。
[03:06.56]朱棣已经认定太子党那帮人都想着自己早死,然后拥立太子博一个功名,
[03:15.56]他对太子的失望情绪也达到了顶点。
[03:19.68]他再次召见杨士奇,问了他一个问题。
[03:24.53]与两年前一样,这也是一次生死攸关的问答。
[03:31.91]当时的政治局势极为复杂,由于朱棣公开斥责太子,
[03:40.87]且把太子的很多亲信都关进了监狱,
[03:43.70]于是很多大臣们都认为太子已经干不了多久了,
[03:49.48]倒戈的倒戈,退隐的退隐,太子也朱高炽陷入了孤立之中,
[03:55.38]这次朱棣没有遮遮掩掩,他直接了当地问杨士奇,
[04:01.92]太子是否有贰心,不然为何违反礼仪,迟缓接驾?(这在朱棣看来是藐视自己)
[04:10.33]杨士奇答道:“太子对您一直尊敬孝顺,
[04:17.72]这次的事情是我们臣下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04:23.58]罪责在我们臣下,与太子无关。”(太子孝敬,凡所稽迟,皆臣等罪)
[04:29.71]既然不是太子的本意,
[04:32.63]既然太子并不是有意怠慢,朱棣终于释然,也就放心了。
[04:39.70]就这样,悬崖边上的朱高炽又被杨士奇拉了回来。
[04:46.67]杨士奇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在太子势孤的情况下,
[04:54.81]主动替太子承担责任,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05:00.46]要知道,朱棣不整太子,对他们这些东宫官员们却不会手软。
[05:08.10]与他一同辅佐太子的人都已经进了监狱,
[05:12.84]只剩下了他暂时幸免,但他却主动将责任归于自己,
[05:19.83]宁愿去坐牢,也不愿意牵连太子。
[05:24.03]不过杨士奇最终还是为他的无畏行为付出了代价,
[05:31.48]朱高煦恨他入骨,指示他买通的人攻击杨士奇(士奇不当独宥),
[05:38.36]本来不打算处置他的朱棣也禁不住身边人的反复煽动,将杨士奇关入了监狱。
[05:45.74]朱高炽得知杨士奇也即将被关入监狱,十分焦急,
[05:54.17]但以他目前的处境,仅能自保,是绝对保不住杨士奇的。
[06:00.90]杨士奇却不以为意,反而在下狱前对太子说:
[06:06.11]殿下宅心仁厚,将来必成一代英主,
[06:12.99]望殿下多多保重,无论以后遇到什么情况,
[06:20.82]都一定要坚持下去,决不可轻言放弃。
[06:27.25]皇子朱高煦终于第一次掌握了主动权,
[06:35.19]他的阴谋策划终于有了结果,
[06:39.41]太子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帮太子说话的文官集团也已经奄奄一息,
[06:47.65]形势一片大好,前途十分光明。
[06:53.51]话说回来,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06:58.26]那就是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朱高煦也不例外。
[07:03.64]眼见自己胜利在望,有点找不着北了
[07:12.06]经常见人就说:“我这么英明神武,不是很像李世民吗?”
[07:17.54](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
[07:23.79]他这样说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寓意的。
[07:26.38]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他的隐含意思,李世民与朱高煦一样,
[07:35.78]都是次子,李建成对应朱高炽,都是太子,
[07:41.22]甚至连他们的弟弟也有对应关系,
[07:45.30]李元吉对应朱高燧,都是第三子。
[07:50.02]这样就很清楚了,李世民杀掉了李建成,
[07:54.84]当上皇帝,朱高煦杀掉朱高炽,登上皇位。
[08:00.15]朱高煦导演希望把几百年前的那一幕戏再演一遍。
[08:06.32]我们这里先不说朱高煦先生是否有李世民那样的水平,
[08:13.41]既然他坚持这样认为,那也没办法,就凑合吧,
[08:18.21]让他先演李世民,但朱高煦导演也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失误,
[08:25.67]他忽略了这场戏中另一个大牌演员的感受,
[08:30.64]强行派给他一个角色,这也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08:35.72]他要派的是这场戏的主要角色之一——李世民的父亲李渊,
[08:45.86]被挑中的演员正是他的父亲朱棣。
[08:50.62]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按照这场戏中的剧情
[08:55.68]朱棣同志只能有这一个角色可以担任
[09:00.44]朱高煦要把这场戏演好,演完,
[09:05.52]搞一个朱高煦突破重重险阻,战胜大坏蛋朱高炽,
[09:09.96]登基为皇帝的大团圆结局,就必须得到赞助厂商总经理朱棣的全力支持。
[09:17.79]朱棣不是李渊,事实上,他跟李渊根本就没有任何共通点,
[09:29.08]朱棣当然很清楚,
[09:31.82]这一幕戏中,在李世民登基后
[09:34.23]李渊的下场是被迫退位,
[09:38.61]如果这一次朱高煦像当年的李世民那样
[09:42.45]将来也来这么一下,他自己的结局也是不会超出剧本之外的。
[09:46.95]朱棣虽然不是导演,却是戏霸。
[09:53.05]怎么着,让我演李渊,你小子还没睡醒吧!
[10:00.69]就在朱棣渐渐对日益嚣张的朱高煦感到厌恶时,
[10:08.45]恰好朱高煦主动向朱棣要求增加自己的护卫,
[10:13.29]这引起了朱棣的警觉,
[10:16.17]永乐十三年(1415)五月,朱棣决定改封朱高煦去青州,
[10:21.50]按说青州并不是很差的地方,但朱高煦为了夺权的需要,
[10:28.78]不肯离开京城,又开始耍赖。
[10:31.82]这次朱棣没有耐心陪朱高煦玩下去了,
[10:37.52]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朱高煦:
[10:40.89]你既然已经被封,就赶紧去上任,
[10:44.43]怎么能总是赖在京城不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
[10:47.94]朱棣不断的打击太子,无非是想告诉太子不要急于夺权,
[10:56.38]但他的这一行动却给了朱高煦错误的信号,
[11:01.49]他误以为皇位非自己莫属,越发专横跋扈,最终触怒了朱棣。
[11:07.75]小子,我捧得起你,自然也踩得扁你。
[11:14.07]太子党剩余的精英们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发出了致命的一击,
[11:20.42]而完成这一击的人正是杨士奇。
[11:26.03]由于平日表现良好,且自我改造态度积极,
[11:33.22]杨士奇和尚书蹇义在上一次危机中,连监狱的门都没进,
[11:39.26]就被放了出来,再次被委以重任。
[11:43.12]但千万不要由此推出朱棣慈悲为怀的结论,
[11:49.24]要知道,他们的难兄难弟杨溥还在监狱里看书呢,而且一看就是十年。
[11:57.61]逃离牢狱之灾的杨士奇自然不会洗心革面,与朱高煦和平相处,
[12:05.30]在经过对时局的细心观察和揣摩后,
[12:09.97]他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发动了反击。
[12:12.84]我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12:16.78]与前两次一样,他的这次攻击也是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完成的。
[12:25.20]此次对话除了朱棣和杨士奇外,
[12:29.74]蹇义也在场,不过他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
[12:34.47]朱棣问:“我最近听到很多汉王(朱高煦封号)行为不法的传闻,
[12:51.14]你们知道这些事情吗?”
[12:54.26]这话是对杨士奇和蹇义两个人问的,但两人的反应却大不相同。
[13:02.97]蹇义虽然忠于太子,却也被整怕了,
[13:08.43]他深恐这又是一个陷阱,要是实话实说,
[13:12.42]只怕又要遭殃,便推说自己不知道。
[13:17.62]朱棣失望地转向了另一个人——杨士奇,
[13:24.24]他注视着杨士奇,等着他的答复。
[13:30.59]杨士奇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13:36.75]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
[13:39.06]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
[13:44.60]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忍耐了很久,
[13:48.39]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
[13:53.79]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
[14:02.06]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14:09.20]朱棣已经丧失了对朱高煦的信任,
[14:16.53]他已经渐渐看清自己这个儿子的真面目,
[14:19.68]这是最好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14:24.94]拔剑出鞘
[14:28.07]杨士奇从容答道:“我和蹇义一直在东宫服侍太子,
[14:36.57]人家就把我们看成太子的人(还装,难道你不是吗),
[14:44.43]杨士奇说:我和骞义一直在东宫服侍太子
[14:51.10]人家就把我们看成太子的人,
[14:55.51]有什么话也会不跟我们讲,所以我们不知道。”
[15:01.12]奇怪了,这句回答不是和蹇义一样,啥也没说吗?
[15:08.80]要知道,自古以来最狠的整人方法就是先夸你,再骂你,
[15:17.80]曲折微妙之间,最具杀伤力
[15:22.08]杨士奇熟练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15:25.34]所以别急,下面还有个但是呢。
[15:30.53]杨士奇接着说:“但是,汉王两次被封都不肯到地方就藩,
[15:40.16]现在陛下要迁都北京了,在这个时候,他要求留在南京,
[15:48.41]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一下他的用意。”(惟陛下熟察其意)
[15:54.61]细细品来,杨士奇此言实在厉害,
[16:02.86]看似平淡无奇,却处处透着杀机,
[16:07.02]要把朱高煦往死里整,杨士奇之权谋老到实在让人胆寒。
[16:16.21]杨士奇终于亮出了他的宝剑,
[16:20.69]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人,使出了那一剑。
[16:25:27]一剑封喉。
[16:27.70]朱棣被杨士奇的话震惊了,朱高煦三番两次不肯走,
[16:36.33]如今要迁都了,他却执意留在南京,他到底想干什么?!
[16:45.87]不能再拖了,让他马上就滚!
[16:49.60]永乐十五年(1417)三月,不顾朱高煦的反复哀求,
[16:54.76]朱棣强行将他封到了乐安州(今山东广饶),
[17:02.25]朱高煦十分不满,但也没有办法,
[17:04.68]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此生注定不可能用合法手段登上皇位了。
[17:11.82]至此,储君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17:17.75]太子党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稳住了太子的宝座,
[17:23.30]也为后来仁宣盛世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17:28.07]另一方面,朱高煦多年的图谋策划最终付之东流,
[17:35.16]至少朱棣绝对不会再考虑立他为太子了,
[17:39.59]但这位仁兄自然也是不会死心的,
[17:44.04]他把自己的阴谋活动完全转入地下,
[17:47.68]并勾结他的同党准备东山再起。
[17:52.04]不过这一次他不打算继续搞和平演变了,
[17:57.83]因为在他面前只剩下了一条路——武装夺权。
[18:04.19]朱高煦在等待,等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天。
[18:34.06][18:11.31]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
[18:16.79]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
[18:24.32]以上就是朱棣同志的主要政绩史。
[18:28.98]在执政的前十几年中,他不停地忙活,不停地工作,
[18:34.28]付出了许多心血,也获得了许多成就,
[18:38.40]正是这些成就为他赢得了一代英主的名誉。
[18:44.33]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但他并未感到丝毫疲惫,
[18:51.61]因为在朱棣的心目中,权力就是他工作的动力,
[18:55.98]手握权力的他就如同服用了兴奋剂一样,
[19:00.24]权力对他而言已经变成了一种毒品,
[19:04.91]一分一秒也离不开,任何人也无法夺走。
[19:09.51]像他这样的人似乎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朋友的。
[19:17.15]但朱棣还是有朋友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一个。
[19:25.38]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北京庆寿寺。
[19:31.93]朱棣带着急促的脚步走进了寺里,他不是来拜佛的,
[19:38.49]他到这里的目的,是要向一个人告别,向一个朋友告别。
[19:46.45]八十四岁的姚广孝已经无力起身迎接他的朋友,
[19:55.12]长年的军旅生涯和极其繁重的参谋工作耗干了他的所有精力,
[20:03.75]当年那个年过花甲却仍满怀抱负的阴谋家不见了,
[20:09.25]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躺在床上的无力老者。
[20:15.74]此时的姚广孝感慨良多,
[20:21.14]洪武十八年(1385)的那次相遇不但改变了朱棣的一生,
[20:26.87]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自此之后,他为这位野心家效力,
[20:34.34]奇计百出,立下汗马功劳,同吃同住同劳动
[20:40.23](造反应该也算是一种劳动)的生活培养了他和朱棣深厚的感情,
[20:47.09]朱棣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他的朋友。
[20:52.13]这并不奇怪,野心家的朋友一般都是阴谋家。
[20:59.50]在朱棣取得皇位后,姚广孝也一下子从穷和尚变成了富方丈,
[21:08.14]他可以向朱棣要房子、车子(马车)、美女、金银财宝,
[21:14.39]可他什么也不要。
[21:16.98]金银赏赐退了回去,宫女退了回去,
[21:22.26]房屋宅第退了回去,
[21:24.95]他没有留头发,还是光着脑袋去上朝,
[21:31.64]回家后换上僧人服装,住在寺庙里,接着做他的和尚。
[21:36.20]他造反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21:42.35]抱负实现了,也就心满意足了。
[21:46.13]此外,他还十分清楚自己的那位“朋友”朱棣根本不是什么善类,
[21:52.79]他是绝对不会容忍一个知道他太多秘密,
[21:57.23]比他还聪明的人一直守在身边的。
[22:00.76]所以姚广孝隐藏了自己,只求平静地生活下去。
[22:08.81]综观他的一生,实在没有多少喜剧色彩,
[22:16.16]中青年时代不得志,到了60岁才开始自己的事业,
[22:23.04]干的还是造反这个整日担惊受怕,
[22:26.02]没有劳动保险的特种行业。
[22:29.63]等到造反成功也不能太过招摇,只能继续在寺庙里吃素,
[22:37.16]而且他也没有类似抽烟喝酒逛窑子的业余爱好,
[22:43.56]可以说,他的生活实在很无趣。
[22:48.23]他谋划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22:56.64]却并没有得到什么,而在某些人看来,
[22:59.47]他除了挣下一个助纣为孽的阴谋家名声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23:06.64]现在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正躺在床上看着自己这位叫朱棣的朋友。
[23:16.54]心情复杂的朱棣也注视着姚广孝,
[23:21.64]这个神秘的和尚帮助他夺取了皇位,却又分毫不取,
[23:28.52]为人低调,他了解自己的脾气,性格和所有的一举一动,
[23:35.69]权谋水平甚至超过了自己,却从不显露,
[23:41.10]很有分寸。这真是个聪明人啊!
[23:45.16]只有这样的聪明人才能做朱棣的朋友。
[23:50.59]朱棣很清楚,姚广孝已经不行了,
[23:59.62]这是一个做事目的性很强的人,
[24:02.73]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找自己过来,
[24:06.17]他一定会提出某个要求。
[24:10.53]姚广孝终于开口了,说的是什么呢?
[24:16.71]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