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圆满完成外交使命之外,
郑和还成功地开辟了新的航线,
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
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在前六次航程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他们拜访了许多国家,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之前的六次航程对于郑和来说,固然是难忘的,
可是他始终未能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朝圣,这也成为了在他心头萦绕不去的牵挂,
但他相信,只要继续下西洋的航程,总是会有机会的,
可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动的朱棣去世了,
大家忙着争权夺位,谁也没心思去理睬这个已经年近花甲,头发斑白的老人和他那似乎不切实际的航海壮举,
郑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理会,无任何用处的人,
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养老这条路了,幼年的梦想终归还是没能实现啊,
永乐皇帝已经去世了,远航也就此结束了吧!
上天终究给了郑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让人去寻找郑和,并亲自召见了他,
告诉他:立刻组织远航,再下西洋!此时距离上次航行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
很多准备工作都要重新做起,工作十分艰巨,但郑和仍然十分兴奋,
他认为,新皇帝会继续永乐大帝的遗志,不断继续下西洋的航程,
事实证明,郑和实在是过于天真了,对于朱瞻基而言,这次远航有着另外的目的,
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并非一系列航海活动的开始,
恰恰相反,是结束,
朱瞻基为什么要重新启动航海计划呢,
我引用他诏书上的一段,大家看了就清楚了,摘抄如下: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太宗文皇帝(朱棣、爷爷)、仁宗昭皇帝(朱高炽、爹)大统,
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
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
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看明白了吧,这位新科皇帝收拾掉自己的叔叔(这个后面会详细讲)后,
经过几年时间,稳固了皇位,终于也动起了君临万邦的念头,
但问题在于,“万邦”比较远,还不通公路,你要让人家来朝贡,先得告诉人家才行,
想来想去,只能再次起用郑和,目的也很明确:
告诉所有的人,皇帝轮流坐,终于到我朱瞻基了!
不管朱瞻基的目的何在,此时的郑和是幸福的,
他终于从众人的冷落中走了出来,
宣德六年(1430)十二月,郑和又一次出航了,
他看着跟随自己二十余年的属下和老船工,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出航的盛况,不禁感慨万千,
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波,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
他回望了不断远去而模糊的大陆海岸线一眼,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喜悦,
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了,前往异国的彼岸,和从前六次一样,
但郑和想不到的是,这次回望将是他投向祖国的最后一瞥,他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郑和的船队越过马六甲海峡,将消息传递给各个国家,
然后穿越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郑和几十年来日思夜想的地方——麦加,
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
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穆斯林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
不管你是什么种族、什么出身,也不管你坐船、坐车、还是走路,
只要你是穆斯林,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性,就一定会来到这里,
向圣石和真主安拉吐露你的心声,郑和终于来到这个地方,
虽然他是一个优秀的航海家,虽然他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人,
但在此刻,他只是一个普通而虔诚的穆斯林,
他终于触摸到了那神圣的圣石,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朝圣之旅,
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梦想实现,
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
如今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
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已别无所求,
朝圣之后,船队开始归航,
使命已经完成,梦想也已实现,是时候回家了,
但郑和却再也回不去了,长期的航海生活几乎燃尽了郑和所有的精力,
在归航途中,他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
当船只到达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古里时,郑和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由于他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没有能够成家,留下子女,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为后人怀念的人,
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他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
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虽然他的个人生活是不幸的,也没有能够享受到夫妻之情和天伦之乐,
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一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而创造这段传奇的郑和,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古里成为了郑和最后到达的地方,似乎是一种天意,
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达这里,意气风发之余,立下了“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豪言壮语,
二十年后,他心满意足的在这里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郑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你永远属于那里,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古里的人们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大明的船队
六十多年后,一支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又来到了古里,
这支船队的率领者叫达·伽马,
这些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所谓的财宝,
当他们得知这里盛产香料、丝绸时,欣喜若狂,
这下真的要发财了,找到这个可以发大财的地方后,达·伽马十分得意,
便在科泽科德竖立了一根标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根标柱象征着葡萄牙的主权,
在别人的土地上树立自己的主权,这是什么逻辑?
其实也不用奇怪,这位达·伽马在他的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竖了类似的标柱,
用这种乱搭乱建的方式去树立他所谓的主权,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逻辑,
然而这位挂着冒险家头衔的殖民者永远也不会知道,
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个叫郑和的人率领着大明国的庞大舰队来到过这里,
并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代表和平与友好的丰碑,
让我们回到永乐大帝的时代,在朱棣的统治下,
国泰民安,修书、迁都、远航这些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此时的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如果考虑到同时代的东罗马帝国已经奄奄一息,
英法百年战争还在打,哈布斯堡家族外强中干,德意志帝国四分五裂,
我们似乎也可以把前面那句话中的之一两字去掉,
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怎样才能获得其它国家及其人民的尊重,
在世界上风光自豪一把,其实答案很简单——国家强大,
明朝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元朝中期,国力衰落后,
原先那威风凛凛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就已经成为了空架子,
元朝皇帝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很多国家再也不来朝贡,甚至断绝了联系,
生了病的老虎非但不是老虎,连猫都不如,
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
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威名远播,
于是那些已经“失踪”很久的各国使臣们又纷纷出现,进贡的进贡,朝拜的朝拜,
不过你可千万别把这些表面上的礼仪当真,要知道,他们进贡、朝拜后,是有回报的,
即所谓的“锦绮、纱罗、金银、细软之物赐之”,
要是国家不强盛,没有钱,你看他还来不来拜你?
之前我们说过,洪武年间,朝鲜成为了明朝的属国,
自此之后,朝鲜国凡册立太子、国王登基必先告知明朝皇帝,
并获得皇帝的许可和正式册封,方可生效,
永乐元年,新任国王李芳远即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
此惯例之后二百余年一直未变,
而郑和下西洋后,许多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前来朝贡,
不过其中某些国家的朝贡方式十分特别,
按说朝贡只要派个大臣充当使者来就行了,
但某些国家的使臣竟然就是他们的国王!
据统计,仅在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
平均每年十余次,盛况空前,而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每次来到中国的使团都是国王带队,
而且这些国王来访绝不像今天的国家元首访问,呆个两三天就走,
他们往往要住上一两个月,带着几百个使团成员吃好玩好再走,
与其说是使团,似乎更类似观光旅游团,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
居然有多达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
他们是如此的钦慕中国,
在遗嘱中竟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华大地,
而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厚葬了他们,
此外当时的琉球群岛三国:中山、山南、山北,也纷纷派遣使臣来到中国朝贡,
其中中山最强,也是最先来的,山南、山北也十分积极,
不但定期朝贡,还派遣许多官方子弟来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而亚洲另一个国家的朝贡也是值得仔细一说的,
这个国家就是近现代与中国打过许多交道的日本,
在当时无数的朝贡使团中,也有日本的身影,
永乐元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源道义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
当时朝贡国家很多,大都平安无事,可偏偏日本的朝贡团就出了问题,
什么问题呢,原来当时的明朝政府是允许外国使臣携带兵器的,
但这些日本朝贡团他们不但自己佩刀,还往往携带大量兵器入境,
在完成外交使命后,他们竟然私自将带来的大批武士刀在市场上公开出售,
顺便赚点外快(估计也是因为没有其它的东西可卖),
按照今天海关和工商局的讲法,这种行为是携带超过合理自用范围的违禁品,
并在没有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出售,应予处罚,
大臣李至刚就建议将违禁者抓起来关两天,教训他们一下,
在这个问题上,朱棣显示了开明的态度,他认为日本人冒着掉到海里喂王八的危险,
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就批准他们公开在市场上出售兵器(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所费实多……毋阻向化),
但在当时,在强大的明朝面前,日本还是表现得比较友好的,
虽然这种友好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
永乐三年(1405),日本国派遣使臣向明朝朝贡,
此时中国沿海一带已经出现较多倭寇,他们经常四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
朱棣大发雷霆,他严厉质问日本使臣,并让他带话回去,
要日本国王(将军)好好管管这件事情,这番辞令换成今天的外交语言来说,
应该是,如果日本不管,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日方负责等等,
如果按照朱棣的性格直说,那就是,如果你不管,我替你管,
当时的日本将军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朱棣这番话的含义,
便马上发兵,剿灭了那些作乱的人,并把其中带头的二十个人押送到了中国,
朱棣十分满意,他也给足了日本将军面子,又让他们把这些人押回日本自己处置,
使臣走到宁波时,觉得这些人带来带去太麻烦,
占位置不说还费粮食,就地把他们解决了,
还是用比较特别的方式——“蒸杀之”,
从此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是很识时务的,
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明朝派遣使臣去日本,日本将军竟然私自扣押明朝使臣,
此后,日本停止向明朝朝贡,两国关系陷入低谷,
-
-
- [00:00.30] 圆满完成外交使命之外,
[00:05.30] 郑和还成功地开辟了新的航线,
[00:09.30] 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
[00:17.30] 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00:27.30] 在前六次航程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00:36.30] 他们拜访了许多国家,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00:44.30] 之前的六次航程对于郑和来说,固然是难忘的,
[00:49.30] 可是他始终未能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朝圣,这也成为了在他心头萦绕不去的牵挂,
[01:01.30] 但他相信,只要继续下西洋的航程,总是会有机会的,
[01:07.30] 可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动的朱棣去世了,
[01:16.30] 大家忙着争权夺位,谁也没心思去理睬这个已经年近花甲,头发斑白的老人和他那似乎不切实际的航海壮举,
[01:30.30] 郑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理会,无任何用处的人,
[01:37.80] 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养老这条路了,幼年的梦想终归还是没能实现啊,
[01:47.30] 永乐皇帝已经去世了,远航也就此结束了吧!
[01:56.30] 上天终究给了郑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02:02.30]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让人去寻找郑和,并亲自召见了他,
[02:11.30] 告诉他:立刻组织远航,再下西洋!此时距离上次航行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
[02:23.30] 很多准备工作都要重新做起,工作十分艰巨,但郑和仍然十分兴奋,
[02:32.30] 他认为,新皇帝会继续永乐大帝的遗志,不断继续下西洋的航程,
[02:41.30] 事实证明,郑和实在是过于天真了,对于朱瞻基而言,这次远航有着另外的目的,
[02:53.30] 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并非一系列航海活动的开始,
[02:59.30] 恰恰相反,是结束,
[03:03.30] 朱瞻基为什么要重新启动航海计划呢,
[03:07.30] 我引用他诏书上的一段,大家看了就清楚了,摘抄如下:
[03:15.30]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太宗文皇帝(朱棣、爷爷)、仁宗昭皇帝(朱高炽、爹)大统,
[03:30.30] 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
[03:42.30] 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
[03:53.30] 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04:01.30] 看明白了吧,这位新科皇帝收拾掉自己的叔叔(这个后面会详细讲)后,
[04:10.30] 经过几年时间,稳固了皇位,终于也动起了君临万邦的念头,
[04:18.30] 但问题在于,“万邦”比较远,还不通公路,你要让人家来朝贡,先得告诉人家才行,
[04:27.30] 想来想去,只能再次起用郑和,目的也很明确:
[04:32.30] 告诉所有的人,皇帝轮流坐,终于到我朱瞻基了!
[04:40.30] 不管朱瞻基的目的何在,此时的郑和是幸福的,
[04:46.30] 他终于从众人的冷落中走了出来,
[04:52.30] 宣德六年(1430)十二月,郑和又一次出航了,
[04:59.30] 他看着跟随自己二十余年的属下和老船工,
[04:59.30]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出航的盛况,不禁感慨万千,
[05:10.30] 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波,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
[05:18.30] 他回望了不断远去而模糊的大陆海岸线一眼,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喜悦,
[05:26.30] 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了,前往异国的彼岸,和从前六次一样,
[05:36.30] 但郑和想不到的是,这次回望将是他投向祖国的最后一瞥,他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05:49.30] 郑和的船队越过马六甲海峡,将消息传递给各个国家,
[05:56.30] 然后穿越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郑和几十年来日思夜想的地方——麦加,
[06:07.30] 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
[06:18.30] 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穆斯林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
[06:29.30] 不管你是什么种族、什么出身,也不管你坐船、坐车、还是走路,
[06:35.30] 只要你是穆斯林,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性,就一定会来到这里,
[06:41.30] 向圣石和真主安拉吐露你的心声,郑和终于来到这个地方,
[06:49.30] 虽然他是一个优秀的航海家,虽然他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人,
[06:55.30] 但在此刻,他只是一个普通而虔诚的穆斯林,
[07:02.30] 他终于触摸到了那神圣的圣石,
[07:07.30]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朝圣之旅,
[07:15.30] 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梦想实现,
[07:22.30] 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
[07:28.30] 如今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
[07:37.30] 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
[07:49.30]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已别无所求,
[08:02.30]朝圣之后,船队开始归航,
[08:07.30] 使命已经完成,梦想也已实现,是时候回家了,
[08:15.30] 但郑和却再也回不去了,长期的航海生活几乎燃尽了郑和所有的精力,
[08:27.30] 在归航途中,他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
[08:32.30] 当船只到达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古里时,郑和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08:43.30]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08:49.30] 由于他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没有能够成家,留下子女,
[08:58.30]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为后人怀念的人,
[09:05.30] 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09:15.30] 他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
[09:23.30] 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09:30.30] 虽然他的个人生活是不幸的,也没有能够享受到夫妻之情和天伦之乐,
[09:38.30] 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一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09:48.30] 而创造这段传奇的郑和,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10:00.30] 古里成为了郑和最后到达的地方,似乎是一种天意,
[10:08.30] 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达这里,意气风发之余,立下了“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豪言壮语,
[10:19.30] 二十年后,他心满意足的在这里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10:28.30] 郑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你永远属于那里,
[10:41.30]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古里的人们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大明的船队
[10:52.30] 六十多年后,一支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又来到了古里,
[10:59.30] 这支船队的率领者叫达·伽马,
[11:03.30] 这些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所谓的财宝,
[11:09.30] 当他们得知这里盛产香料、丝绸时,欣喜若狂,
[11:15.30] 这下真的要发财了,找到这个可以发大财的地方后,达·伽马十分得意,
[11:23.30] 便在科泽科德竖立了一根标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根标柱象征着葡萄牙的主权,
[11:33.30] 在别人的土地上树立自己的主权,这是什么逻辑?
[11:40.30] 其实也不用奇怪,这位达·伽马在他的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竖了类似的标柱,
[11:48.30] 用这种乱搭乱建的方式去树立他所谓的主权,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逻辑,
[11:58.30] 然而这位挂着冒险家头衔的殖民者永远也不会知道,
[12:04.30] 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个叫郑和的人率领着大明国的庞大舰队来到过这里,
[12:11.30] 并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代表和平与友好的丰碑,
[12:21.30] 让我们回到永乐大帝的时代,在朱棣的统治下,
[12:27.30] 国泰民安,修书、迁都、远航这些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2:36.30] 此时的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2:43.30] 如果考虑到同时代的东罗马帝国已经奄奄一息,
[12:48.30] 英法百年战争还在打,哈布斯堡家族外强中干,德意志帝国四分五裂,
[12:58.30] 我们似乎也可以把前面那句话中的之一两字去掉,
[13:05.30] 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怎样才能获得其它国家及其人民的尊重,
[13:15.30] 在世界上风光自豪一把,其实答案很简单——国家强大,
[13:23.30] 明朝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元朝中期,国力衰落后,
[13:32.30] 原先那威风凛凛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就已经成为了空架子,
[13:39.30] 元朝皇帝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很多国家再也不来朝贡,甚至断绝了联系,
[13:49.30] 生了病的老虎非但不是老虎,连猫都不如,
[13:55.30] 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
[14:04.30] 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威名远播,
[14:11.30] 于是那些已经“失踪”很久的各国使臣们又纷纷出现,进贡的进贡,朝拜的朝拜,
[14:20.30] 不过你可千万别把这些表面上的礼仪当真,要知道,他们进贡、朝拜后,是有回报的,
[14:31.30] 即所谓的“锦绮、纱罗、金银、细软之物赐之”,
[14:39.30] 要是国家不强盛,没有钱,你看他还来不来拜你?
[14:47.30] 之前我们说过,洪武年间,朝鲜成为了明朝的属国,
[14:54.30] 自此之后,朝鲜国凡册立太子、国王登基必先告知明朝皇帝,
[15:02.30] 并获得皇帝的许可和正式册封,方可生效,
[15:08.30] 永乐元年,新任国王李芳远即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
[15:14.30] 此惯例之后二百余年一直未变,
[15:20.30] 而郑和下西洋后,许多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前来朝贡,
[15:26.30] 不过其中某些国家的朝贡方式十分特别,
[15:31.30] 按说朝贡只要派个大臣充当使者来就行了,
[15:38.30] 但某些国家的使臣竟然就是他们的国王!
[15:44.30] 据统计,仅在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
[15:54.30] 平均每年十余次,盛况空前,而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每次来到中国的使团都是国王带队,
[16:09.30] 而且这些国王来访绝不像今天的国家元首访问,呆个两三天就走,
[16:16.30] 他们往往要住上一两个月,带着几百个使团成员吃好玩好再走,
[16:25.30] 与其说是使团,似乎更类似观光旅游团,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
[16:35.30] 居然有多达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
[16:41.30] 他们是如此的钦慕中国,
[16:44.30] 在遗嘱中竟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华大地,
[16:50.30] 而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厚葬了他们,
[16:59.30] 此外当时的琉球群岛三国:中山、山南、山北,也纷纷派遣使臣来到中国朝贡,
[17:08.30] 其中中山最强,也是最先来的,山南、山北也十分积极,
[17:15.30] 不但定期朝贡,还派遣许多官方子弟来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17:23.30] 而亚洲另一个国家的朝贡也是值得仔细一说的,
[17:28.30] 这个国家就是近现代与中国打过许多交道的日本,
[17:35.30] 在当时无数的朝贡使团中,也有日本的身影,
[17:40.30] 永乐元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源道义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
[17:48.30] 当时朝贡国家很多,大都平安无事,可偏偏日本的朝贡团就出了问题,
[17:56.30] 什么问题呢,原来当时的明朝政府是允许外国使臣携带兵器的,
[18:04.30] 但这些日本朝贡团他们不但自己佩刀,还往往携带大量兵器入境,
[18:11.30] 在完成外交使命后,他们竟然私自将带来的大批武士刀在市场上公开出售,
[18:20.30] 顺便赚点外快(估计也是因为没有其它的东西可卖),
[18:27.30] 按照今天海关和工商局的讲法,这种行为是携带超过合理自用范围的违禁品,
[18:36.30] 并在没有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出售,应予处罚,
[18:43.30] 大臣李至刚就建议将违禁者抓起来关两天,教训他们一下,
[18:51.30] 在这个问题上,朱棣显示了开明的态度,他认为日本人冒着掉到海里喂王八的危险,
[19:02.30] 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就批准他们公开在市场上出售兵器(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所费实多……毋阻向化),
[19:19.30] 但在当时,在强大的明朝面前,日本还是表现得比较友好的,
[19:26.30] 虽然这种友好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
[19:32.30] 永乐三年(1405),日本国派遣使臣向明朝朝贡,
[19:37.30] 此时中国沿海一带已经出现较多倭寇,他们经常四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
[19:45.30] 朱棣大发雷霆,他严厉质问日本使臣,并让他带话回去,
[19:52.30] 要日本国王(将军)好好管管这件事情,这番辞令换成今天的外交语言来说,
[20:03.30] 应该是,如果日本不管,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日方负责等等,
[20:12.30] 如果按照朱棣的性格直说,那就是,如果你不管,我替你管,
[20:24.30] 当时的日本将军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朱棣这番话的含义,
[20:30.30] 便马上发兵,剿灭了那些作乱的人,并把其中带头的二十个人押送到了中国,
[20:39.30] 朱棣十分满意,他也给足了日本将军面子,又让他们把这些人押回日本自己处置,
[20:52.30] 使臣走到宁波时,觉得这些人带来带去太麻烦,
[20:58.30] 占位置不说还费粮食,就地把他们解决了,
[21:04.30] 还是用比较特别的方式——“蒸杀之”,
[21:16.30] 从此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是很识时务的,
[21:22.30] 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明朝派遣使臣去日本,日本将军竟然私自扣押明朝使臣,
[21:33.30] 此后,日本停止向明朝朝贡,两国关系陷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