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歌词大全 > 明朝那些事儿040歌词
  • 为了吸引朱棣前来决战,盛庸放弃了很多城市,避其锋芒,
    他有步骤地安排自己的军队节节后退,
    他相信,济南的失败必然会使得朱棣更具有进攻性,
    也更容易掉进自己布下的陷阱,
    盛庸的估计是正确的,
    此时的朱棣确实有着比以往更强的进攻欲望,
    济南的失败让他寝食难安,
    特别是铁铉使用挂神牌这样的手段逼退自己更是让他有被人耍弄的感觉,
    但他还是有充分的自信的,
    即使铁铉再聪明,那也只是防守的本事而已,
    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进攻,
    若论进攻,放眼天下,有何人可与自己匹敌!
    他并非没有察觉到盛庸的企图,但他有着充分的自信,
    在他年少时,已经投身军伍,得到过无数名将的指点,
    经历过战场的血腥厮杀,他战胜了无数可怕的敌人,有着充足的战斗经验,
    南军的那些将领,不是太老,就是太嫩,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
    在南军中堪称自己敌手的只有一个平安,
    此人确实是一个劲敌,如果他成为南军统帅,倒真是难以对付,
    但可喜的是朱允炆似乎又犯了一个错误,
    他任命李景隆手下的都督盛庸接替了指挥位置,让平安做了盛庸的副手,
    朱棣的大军仍在前进,
    同年十二月份,北军先后攻占了东阿,东平等地,
    在离东昌不远的滑口,朱棣遭遇了盛庸手下大将孙霖带领的前锋部队,
    似乎与他所预想的一样,盛庸的军队不堪一击,
    他没有费多大工夫就击溃了对手,
    这使他更加相信,盛庸将和李景隆一样,
    败在他的手下,然后灰溜溜的逃回去,
    意气风发的朱棣终于摆脱了济南作战的阴影,
    他率领着十余万大军抵达了最终的决战地点——东昌,
    盛庸正在这里等待着他,
    说起盛庸这个人还真是有几分传奇色彩,
    明史盛庸传第一句话就是:盛庸,不知何许人也,
    看似滑稽的语言说明这是一个生平不明的人,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黑户,出生地,出生日期,父母皆未注明,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打过很多败仗,
    他先在耿炳文手下当参将,经历了真定之败,
    然后随着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的位置,
    他就转而跟随李景隆,应该说在李景隆的手下,
    盛庸还是学会了很多东西,
    比如打败仗后如何逃跑、如何选择逃跑路线,如何收拾残兵败将等等,
    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战役里,
    他已经习惯了战败者的角色,
    他似乎是在被人追逐中度过自己前两年的军事生涯的,
    人家跑,他也跑,从真定跑到北平,再跑到德州、济南,
    一直以来他都被像赶鸭子一样赶来赶去,
    对于盛庸来说,所谓军人的尊严在他那里不过是一句笑话而已,
    失败、逃亡、再失败、再逃亡,
    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当然,如果盛庸就这样混下去,那么在历史上也就不会有盛庸传了,
    他在历史中最多会留下一句诸如某将名盛庸被斩于某役中的记载,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虽然他没有跟对领导,但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
    他学到的绝不仅仅是逃跑,失败磨砺了他的心,
    盛庸曾多次在阵中看到过朱棣的身影,
    朱棣那快速的进攻和突破,
    选择时机的突然性和准确的战场判断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次当他看到朱棣身先士卒,
    率领他的精锐骑兵来往纵横,无人可挡的雄姿时,
    他都会产生无尽的感慨和疑问:这个人是可以战胜的吗?
    在那一次次的失败中,盛庸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着经验教训,
    他渐渐的摸清了朱棣的进攻套路和方法,
    即以骑兵突击侧翼,正合奇胜的军事策略,
    在经过仔细谋划后,
    他根据朱棣的攻击方式专门设定了一套独特的战法,
    并在东昌设下战场,准备迎击朱棣,
    前哨已经向盛庸报告了朱棣到达东昌的消息,
    盛庸知道,他终于要面对这个可怕的敌人了,
    出乎盛庸手下将领的意料,盛庸并没有选择坚守城池,
    这些将领们都和盛庸一样,在数次败仗中吃够了朱棣的苦,深知其厉害,
    对于正面与朱棣作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
    所以当盛庸宣布他将列队背城迎战时,
    手下将领一片哗然,争论之声四起,
    盛庸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看着他的将领们,
    慢慢的,将领们也终于安静下来,
    此时盛庸终于开口说话:“我相信诸位绝非贪生怕死之辈,燕王确实厉害,
    但若一味死守城池,待其侵掠而来又席卷而去,
    我等为人驱赶,何日方休!
    但请各位齐心协力,与其决一死战,
    胜负虽未可定,忠义必可留名青史!”
    背城而战,有进无退,有生无死!
    再也不能逃跑了,即便是为了军人的尊严,也要决一死战!
    朱棣,就让你看看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
    朱棣带领着他的精锐部队来到了东昌,开始了与盛庸的决战,
    正如他所料,盛庸的军队中骑兵既不多也不精,
    但这些士兵却装备了另一种武器——火器和弓弩,
    盛庸深知,要在骑兵对冲中战胜朱棣,无异于痴人说梦,
    于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量装备了火器和弓弩,
    为了增加杀伤力,他还命人在弓弩的箭只上涂抹了毒药,
    不给北军负伤后等救护车的时间,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朱棣看见这个阵势,终于明白了来者不善,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看是你的弓弩快,还是我的精骑快吧!
    在一声号令之下,朱棣亲自率领骑兵攻击,
    如以往一样,他选择的攻击方向还是盛庸军的左翼,
    但在他全力攻击之下,左军竟然岿然不动,朱棣反复冲击,却毫无效果,
    朱棣的这一招实在是老掉牙了,盛庸对此早有准备,
    他不但派重兵保护自己的左翼,
    还设计了一个朱棣做梦也想不到的圈套,
    他决定将计就计,利用朱棣的这一进攻特点彻底的击败朱棣,
    进攻失败的朱棣及时调整了军队部署,
    他决定改变突破口,以中央突破战术攻击盛庸中军,
    以求获得全线击溃之效,
    很快,朱棣率领他的骑兵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
    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
    朱棣大喜,发动全军追击敌人,
    可是他的追击没有持续多久,
    朱棣就惊奇的发现,越往里突进,南军的人数越多,
    而且他们并不像是逃散的士兵,
    手中都拿着火器和弓弩,正瞄准着自己的军队,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朱棣的脑袋,“上当了!”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左翼攻击失败后会转而攻击中军,
    便设下陷阱,遇朱棣攻击时安排中军后撤,
    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再进行合围发动进攻,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
    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沟河之战那样去欺骗敌军主帅了,
    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
    他这次就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再有任何效果了,

    此时在包围圈外,还聚集着朱棣的大批士兵,
    但由于主帅被围,大家都不知所措,
    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总是有英雄人物出现的,
    这次充当英雄的是朱能,
    他紧跟朱棣攻击南军,
    但在一片眼花缭乱的阵法变换之后,
    他发现自己把主帅给丢了,
    这还了得,再不把人找到,全军就有崩溃的危险!
    当他得知朱棣已被包围时,
    立刻率领自己的亲兵向南军包围圈猛冲,
    此人实在是少有的勇猛忠义之人,也出了名的不要命,
    之前他曾有过带领三十余人追击数万大军的光辉记录,
    这一次他也没有让朱棣失望,
    左冲右突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了朱棣,并和他一同冲出重围,
    所谓有失必有得,
    盛庸设置的圈套虽然没有能够套住朱棣,却套住了另一个人,
    朱棣被包围之后,最为着急并不只是朱能一人,张玉也是其中之一,
    他是公认的朱棣手下第一大将,
    朱棣也与他交谊深厚,眼见自己敬爱的领导被陷了进去,
    张玉也效法朱能,拼命冲进包围圈,
    经过奋死拚杀,张玉终于冲了进去,
    但他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死神的笑容,
    此时朱棣已经被朱能救走,
    而杀红了眼的南军士兵眼看着到手的鸭子飞了,
    正想找个人发泄一下,而张玉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于是众人一拥而上,人手一刀,把张玉砍成肉酱,
    以往被朱棣追着跑的将领们都意识到,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
    他们不需要盛庸的动员,拼命追杀落水狗,北军随即一溃不可收拾,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总有万人捶,
    偏偏朱棣的另一个克星平安又率部赶到,
    与盛庸合兵一处,追着朱棣跑,
    一生几乎从未打过败仗的朱棣就这样败在了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上,
    东昌之战成就了盛庸的名声,
    他不畏强敌,敢于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意志挑战当时最优秀的将领朱棣,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打破了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
    而朱棣也终于领教了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
    此战他苦心经营的北军精锐大部被歼灭,元气大伤,
    所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说来十分滑稽,虽然此战中盛庸大量使用了火器和弓弩,
    并几乎全歼了朱棣的北军,
    在这场战役中,最安全的人却是败军主帅朱棣,
    无论南军士兵多么勇猛,那些火器弓弩都不敢朝朱棣身上招呼,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在乱军之中得以幸免的主要原因,
    这一罕见现象的缔造者正是朱棣的死对头朱允炆,
    正是他的那道不能伤害朱棣性命的旨意使得朱棣数次死里逃生,
    而那些打仗的士兵们并不是傻瓜,他们十分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俩,虽然现在刀兵相见,属于敌我矛盾,
    但万一哪天两人决定不打了,来一场认亲大会,
    再来个和解,转化为了人民内部矛盾,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朱棣没准还能当个王爷,闲来无事的时候写本回忆录,
    记忆起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某场战役中砍我一刀或者射我一箭,
    虽然那时朱棣可能仕途上并不得意,但要整个把小兵还是很容易的,
    朱允炆的这道指令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不得伤害朱棣的命令本身,
    而是在于无数的南军的将领和士兵们从此命令中看到了两人和解的可能性,
    面前的这个敌人将来有一天甚至可能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所以动手杀朱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多少人会去做的,
    朱允炆实在是一个不合格的政治家,
    在打仗之前,他很体贴的给自己的敌人穿上了一件厚厚的防弹衣,
    如此作战,岂有不败之理!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啊,
    穿着防弹衣的朱棣回到了北平,
    虽然他本人在战役中并没有吃多大亏,
    但他苦心经营的北军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这才是他最大的损失,
    此时的北军也终于明白,
    他们并不是百战百胜,
    自己的对手南军也有着很强的实力,
    东昌决战的失利使得他们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
    情绪低落的朱棣照常去找自己的谋士道衍商量应对之策,
    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和和气气,
    他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个和尚,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不是这个和尚,自己也不会毅然决然地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道衍却没有朱棣那样焦急的心态,对他而言,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不紧不慢的告诉朱棣,
    现在已经不能回头了,
    最紧要的事情应该是立刻整顿士气,为下一次的战役做好准备,
    北军刚遇大败,要恢复士气又谈何容易?
    但道衍似乎总是有办法的,
    他为朱棣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做感情文章的人——张玉,
    张玉被称为朱棣手下第一大将,有着很高的威信,
    朱棣本也对他的死去痛惜不已,便顺水推舟,
    为张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命令所有部下都要参加,
    由于张玉是死于乱军之中,估计是没有尸首的,
    所以遗体告别仪式也没法搞,但朱棣还是下足了功夫,
    他亲自为张玉写悼文,并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衣服烧掉以示哀悼,
    虽然根据其财富估计,他的衣服很多,
    但这一举动却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他们纷纷流下眼泪,表示愿意继续作战,为张玉复仇,
    朱棣用他精彩的表演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
    死人往往比活人更好利用,
    完成表演任务的朱棣疲惫的坐在椅子上,看着对面打坐的道衍,
    即使这个奇怪的和尚已经跟了他十余年,
    但他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人,
    这个和尚从不安心过日子,一心一意想造反,
    更奇特的是,此人无论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他总是不慌不忙,悠然自得,
    真是个怪异的人啊!
    朱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从出兵到如今,他才真正体会到天子之路的艰难,
    要想获得那无上的荣光,就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即使自己有着无与伦比的军事政治天赋,
    但仍然走得无比艰难,
    朱棣似乎有点厌倦了这种生活,
    每一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何时是个头呢?
    他又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道衍,
    这个始作俑者此刻似乎变成了一个与此事毫无关系的人,
    他摇摇头,苦笑着对道衍说道:
    “此次靖难如此艰难,实出意料,
    若与大师一同出家为僧,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听到朱棣的这番话,一直闭眼打坐的道衍突然间站了起来,
    走向了对面的朱棣,他一把抓住朱棣的衣袖,用近乎咆哮的语气对朱棣喊道:
    “殿下,已经无法回头了!
    我们犯了谋逆之罪,已是乱臣贼子,若然失败,只有死路一条!”
    朱棣被惊呆了,这些话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
    他也明白自己失败后的结局只有一个死,
    但他仍然不愿意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不做天子,就不能再做人了,
    朱棣带着一丝无奈的表情垂下了头,
    半晌,他又抬起了头,脸上已经恢复了以往那冷酷的表情,
    “是的,你是对的,我们没有退路了,”
  • [00:00.30] 为了吸引朱棣前来决战,盛庸放弃了很多城市,避其锋芒,
    [00:08.30] 他有步骤地安排自己的军队节节后退,
    [00:13.30] 他相信,济南的失败必然会使得朱棣更具有进攻性,
    [00:19.30] 也更容易掉进自己布下的陷阱,
    [00:24.30] 盛庸的估计是正确的,
    [00:27.30] 此时的朱棣确实有着比以往更强的进攻欲望,
    [00:33.70] 济南的失败让他寝食难安,
    [00:37.90] 特别是铁铉使用挂神牌这样的手段逼退自己更是让他有被人耍弄的感觉,
    [00:46.70] 但他还是有充分的自信的,
    [00:49.30] 即使铁铉再聪明,那也只是防守的本事而已,
    [00:54.30] 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进攻,
    [01:01.30] 若论进攻,放眼天下,有何人可与自己匹敌!
    [01:08.30] 他并非没有察觉到盛庸的企图,但他有着充分的自信,
    [01:15.30] 在他年少时,已经投身军伍,得到过无数名将的指点,
    [01:21.70] 经历过战场的血腥厮杀,他战胜了无数可怕的敌人,有着充足的战斗经验,
    [01:30.80] 南军的那些将领,不是太老,就是太嫩,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
    [01:40.30] 在南军中堪称自己敌手的只有一个平安,
    [01:44.80] 此人确实是一个劲敌,如果他成为南军统帅,倒真是难以对付,
    [01:53.30] 但可喜的是朱允炆似乎又犯了一个错误,
    [01:57.90] 他任命李景隆手下的都督盛庸接替了指挥位置,让平安做了盛庸的副手,
    [02:09.30] 朱棣的大军仍在前进,
    [02:12.30] 同年十二月份,北军先后攻占了东阿,东平等地,
    [02:17.30] 在离东昌不远的滑口,朱棣遭遇了盛庸手下大将孙霖带领的前锋部队,
    [02:24.30] 似乎与他所预想的一样,盛庸的军队不堪一击,
    [02:30.30] 他没有费多大工夫就击溃了对手,
    [02:33.30] 这使他更加相信,盛庸将和李景隆一样,
    [02:38.80] 败在他的手下,然后灰溜溜的逃回去,
    [02:44.30] 意气风发的朱棣终于摆脱了济南作战的阴影,
    [02:49.30] 他率领着十余万大军抵达了最终的决战地点——东昌,
    [02:57.70] 盛庸正在这里等待着他,
    [03:03.30] 说起盛庸这个人还真是有几分传奇色彩,
    [03:08.30] 明史盛庸传第一句话就是:盛庸,不知何许人也,
    [03:15.30] 看似滑稽的语言说明这是一个生平不明的人,
    [03:21.30]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黑户,出生地,出生日期,父母皆未注明,
    [03:31.30]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打过很多败仗,
    [03:37.30] 他先在耿炳文手下当参将,经历了真定之败,
    [03:43.30] 然后随着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的位置,
    [03:46.30] 他就转而跟随李景隆,应该说在李景隆的手下,
    [03:51.30] 盛庸还是学会了很多东西,
    [03:54.70] 比如打败仗后如何逃跑、如何选择逃跑路线,如何收拾残兵败将等等,
    [04:03.30] 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战役里,
    [04:06.30] 他已经习惯了战败者的角色,
    [04:09.30] 他似乎是在被人追逐中度过自己前两年的军事生涯的,
    [04:16.30] 人家跑,他也跑,从真定跑到北平,再跑到德州、济南,
    [04:22.30] 一直以来他都被像赶鸭子一样赶来赶去,
    [04:29.30] 对于盛庸来说,所谓军人的尊严在他那里不过是一句笑话而已,
    [04:36.90] 失败、逃亡、再失败、再逃亡,
    [04:40.30] 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04:47.30] 当然,如果盛庸就这样混下去,那么在历史上也就不会有盛庸传了,
    [04:55.30] 他在历史中最多会留下一句诸如某将名盛庸被斩于某役中的记载,
    [05:05.30]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05:10.30] 虽然他没有跟对领导,但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
    [05:15.30] 他学到的绝不仅仅是逃跑,失败磨砺了他的心,
    [05:24.30] 盛庸曾多次在阵中看到过朱棣的身影,
    [05:29.30] 朱棣那快速的进攻和突破,
    [05:31.80] 选择时机的突然性和准确的战场判断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5:40.30] 每次当他看到朱棣身先士卒,
    [05:42.90] 率领他的精锐骑兵来往纵横,无人可挡的雄姿时,
    [05:47.90] 他都会产生无尽的感慨和疑问:这个人是可以战胜的吗?
    [05:58.30] 在那一次次的失败中,盛庸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着经验教训,
    [06:05.30] 他渐渐的摸清了朱棣的进攻套路和方法,
    [06:11.30] 即以骑兵突击侧翼,正合奇胜的军事策略,
    [06:16.30] 在经过仔细谋划后,
    [06:18.90] 他根据朱棣的攻击方式专门设定了一套独特的战法,
    [06:23.30] 并在东昌设下战场,准备迎击朱棣,
    [06:29.30] 前哨已经向盛庸报告了朱棣到达东昌的消息,
    [06:35.30] 盛庸知道,他终于要面对这个可怕的敌人了,
    [06:40.90] 出乎盛庸手下将领的意料,盛庸并没有选择坚守城池,
    [06:47.80] 这些将领们都和盛庸一样,在数次败仗中吃够了朱棣的苦,深知其厉害,
    [06:55.30] 对于正面与朱棣作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
    [07:01.70] 所以当盛庸宣布他将列队背城迎战时,
    [07:05.90] 手下将领一片哗然,争论之声四起,
    [07:12.90] 盛庸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看着他的将领们,
    [07:20.30] 慢慢的,将领们也终于安静下来,
    [07:26.70] 此时盛庸终于开口说话:“我相信诸位绝非贪生怕死之辈,燕王确实厉害,
    [07:40.30] 但若一味死守城池,待其侵掠而来又席卷而去,
    [07:47.90] 我等为人驱赶,何日方休!
    [07:53.90] 但请各位齐心协力,与其决一死战,
    [07:59.30] 胜负虽未可定,忠义必可留名青史!”
    [08:08.30] 背城而战,有进无退,有生无死!
    [08:12.80] 再也不能逃跑了,即便是为了军人的尊严,也要决一死战!
    [08:21.30] 朱棣,就让你看看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
    [08:31.30] 朱棣带领着他的精锐部队来到了东昌,开始了与盛庸的决战,
    [08:39.30] 正如他所料,盛庸的军队中骑兵既不多也不精,
    [08:45.30] 但这些士兵却装备了另一种武器——火器和弓弩,
    [08:54.30] 盛庸深知,要在骑兵对冲中战胜朱棣,无异于痴人说梦,
    [09:02.30] 于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量装备了火器和弓弩,
    [09:07.30] 为了增加杀伤力,他还命人在弓弩的箭只上涂抹了毒药,
    [09:14.30] 不给北军负伤后等救护车的时间,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09:22.30] 朱棣看见这个阵势,终于明白了来者不善,
    [09:27.30]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看是你的弓弩快,还是我的精骑快吧!
    [09:35.90] 在一声号令之下,朱棣亲自率领骑兵攻击,
    [09:40.90] 如以往一样,他选择的攻击方向还是盛庸军的左翼,
    [09:46.30] 但在他全力攻击之下,左军竟然岿然不动,朱棣反复冲击,却毫无效果,
    [09:56.30] 朱棣的这一招实在是老掉牙了,盛庸对此早有准备,
    [10:02.30] 他不但派重兵保护自己的左翼,
    [10:06.30] 还设计了一个朱棣做梦也想不到的圈套,
    [10:10.30] 他决定将计就计,利用朱棣的这一进攻特点彻底的击败朱棣,
    [10:19.30] 进攻失败的朱棣及时调整了军队部署,
    [10:23.80] 他决定改变突破口,以中央突破战术攻击盛庸中军,
    [10:30.30] 以求获得全线击溃之效,
    [10:33.70] 很快,朱棣率领他的骑兵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
    [10:39.70] 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
    [10:44.30] 朱棣大喜,发动全军追击敌人,
    [10:49.30] 可是他的追击没有持续多久,
    [10:51.90] 朱棣就惊奇的发现,越往里突进,南军的人数越多,
    [10:57.30] 而且他们并不像是逃散的士兵,
    [11:00.30] 手中都拿着火器和弓弩,正瞄准着自己的军队,
    [11:06.90]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朱棣的脑袋,“上当了!”
    [11:13.90]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左翼攻击失败后会转而攻击中军,
    [11:22.90] 便设下陷阱,遇朱棣攻击时安排中军后撤,
    [11:27.30] 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再进行合围发动进攻,
    [11:33.30]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
    [11:37.30] 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沟河之战那样去欺骗敌军主帅了,
    [11:43.30] 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
    [11:48.90] 他这次就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再有任何效果了,
    [11:56.30]
    [11:58.30] 此时在包围圈外,还聚集着朱棣的大批士兵,
    [12:02.30] 但由于主帅被围,大家都不知所措,
    [12:07.30] 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总是有英雄人物出现的,
    [12:12.30] 这次充当英雄的是朱能,
    [12:17.30] 他紧跟朱棣攻击南军,
    [12:19.90] 但在一片眼花缭乱的阵法变换之后,
    [12:23.80] 他发现自己把主帅给丢了,
    [12:27.30] 这还了得,再不把人找到,全军就有崩溃的危险!
    [12:32.30] 当他得知朱棣已被包围时,
    [12:35.30] 立刻率领自己的亲兵向南军包围圈猛冲,
    [12:40.30] 此人实在是少有的勇猛忠义之人,也出了名的不要命,
    [12:46.70] 之前他曾有过带领三十余人追击数万大军的光辉记录,
    [12:52.70] 这一次他也没有让朱棣失望,
    [12:55.90] 左冲右突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了朱棣,并和他一同冲出重围,
    [13:06.30] 所谓有失必有得,
    [13:09.30] 盛庸设置的圈套虽然没有能够套住朱棣,却套住了另一个人,
    [13:16.30] 朱棣被包围之后,最为着急并不只是朱能一人,张玉也是其中之一,
    [13:23.90] 他是公认的朱棣手下第一大将,
    [13:28.30] 朱棣也与他交谊深厚,眼见自己敬爱的领导被陷了进去,
    [13:34.80] 张玉也效法朱能,拼命冲进包围圈,
    [13:39.30] 经过奋死拚杀,张玉终于冲了进去,
    [13:43.30] 但他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死神的笑容,
    [13:49.80] 此时朱棣已经被朱能救走,
    [13:52.30] 而杀红了眼的南军士兵眼看着到手的鸭子飞了,
    [13:57.30] 正想找个人发泄一下,而张玉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14:03.30] 于是众人一拥而上,人手一刀,把张玉砍成肉酱,
    [14:11.30] 以往被朱棣追着跑的将领们都意识到,
    [14:15.30]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
    [14:19.30] 他们不需要盛庸的动员,拼命追杀落水狗,北军随即一溃不可收拾,
    [14:28.30]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总有万人捶,
    [14:35.30] 偏偏朱棣的另一个克星平安又率部赶到,
    [14:39.30] 与盛庸合兵一处,追着朱棣跑,
    [14:42.80] 一生几乎从未打过败仗的朱棣就这样败在了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上,
    [14:52.30] 东昌之战成就了盛庸的名声,
    [14:55.30] 他不畏强敌,敢于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意志挑战当时最优秀的将领朱棣,
    [15:04.30]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打破了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
    [15:09.80] 而朱棣也终于领教了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
    [15:14.30] 此战他苦心经营的北军精锐大部被歼灭,元气大伤,
    [15:22.30] 所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15:27.30] 说来十分滑稽,虽然此战中盛庸大量使用了火器和弓弩,
    [15:34.30] 并几乎全歼了朱棣的北军,
    [15:37.30] 在这场战役中,最安全的人却是败军主帅朱棣,
    [15:43.30] 无论南军士兵多么勇猛,那些火器弓弩都不敢朝朱棣身上招呼,
    [15:50.30]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在乱军之中得以幸免的主要原因,
    [15:57.30] 这一罕见现象的缔造者正是朱棣的死对头朱允炆,
    [16:03.90] 正是他的那道不能伤害朱棣性命的旨意使得朱棣数次死里逃生,
    [16:11.30] 而那些打仗的士兵们并不是傻瓜,他们十分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16:20.90] 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俩,虽然现在刀兵相见,属于敌我矛盾,
    [16:29.30] 但万一哪天两人决定不打了,来一场认亲大会,
    [16:34.30] 再来个和解,转化为了人民内部矛盾,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16:41.80] 朱棣没准还能当个王爷,闲来无事的时候写本回忆录,
    [16:46.30] 记忆起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某场战役中砍我一刀或者射我一箭,
    [16:54.30] 虽然那时朱棣可能仕途上并不得意,但要整个把小兵还是很容易的,
    [17:04.80] 朱允炆的这道指令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不得伤害朱棣的命令本身,
    [17:12.30] 而是在于无数的南军的将领和士兵们从此命令中看到了两人和解的可能性,
    [17:21.30] 面前的这个敌人将来有一天甚至可能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17:27.90] 所以动手杀朱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多少人会去做的,
    [17:36.80] 朱允炆实在是一个不合格的政治家,
    [17:40.90] 在打仗之前,他很体贴的给自己的敌人穿上了一件厚厚的防弹衣,
    [17:48.30] 如此作战,岂有不败之理!
    [17:52.90]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啊,
    [17:56.90] 穿着防弹衣的朱棣回到了北平,
    [18:00.30] 虽然他本人在战役中并没有吃多大亏,
    [18:04.30] 但他苦心经营的北军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这才是他最大的损失,
    [18:12.30] 此时的北军也终于明白,
    [18:15.30] 他们并不是百战百胜,
    [18:18.30] 自己的对手南军也有着很强的实力,
    [18:22.30] 东昌决战的失利使得他们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
    [18:31.30] 情绪低落的朱棣照常去找自己的谋士道衍商量应对之策,
    [18:37.30] 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和和气气,
    [18:42.30] 他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个和尚,气不打一处来,
    [18:46.30] 如果不是这个和尚,自己也不会毅然决然地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18:55.30] 道衍却没有朱棣那样焦急的心态,对他而言,游戏才刚刚开始,
    [19:04.30] 他不紧不慢的告诉朱棣,
    [19:07.30] 现在已经不能回头了,
    [19:10.30] 最紧要的事情应该是立刻整顿士气,为下一次的战役做好准备,
    [19:19.30] 北军刚遇大败,要恢复士气又谈何容易?
    [19:25.30] 但道衍似乎总是有办法的,
    [19:29.30] 他为朱棣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做感情文章的人——张玉,
    [19:37.30] 张玉被称为朱棣手下第一大将,有着很高的威信,
    [19:44.30] 朱棣本也对他的死去痛惜不已,便顺水推舟,
    [19:50.90] 为张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命令所有部下都要参加,
    [19:59.30] 由于张玉是死于乱军之中,估计是没有尸首的,
    [20:05.30] 所以遗体告别仪式也没法搞,但朱棣还是下足了功夫,
    [20:12.30] 他亲自为张玉写悼文,并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衣服烧掉以示哀悼,
    [20:20.30] 虽然根据其财富估计,他的衣服很多,
    [20:25.30] 但这一举动却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20:29.30] 他们纷纷流下眼泪,表示愿意继续作战,为张玉复仇,
    [20:36.30] 朱棣用他精彩的表演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
    [20:40.30] 死人往往比活人更好利用,
    [20:46.30] 完成表演任务的朱棣疲惫的坐在椅子上,看着对面打坐的道衍,
    [20:56.30] 即使这个奇怪的和尚已经跟了他十余年,
    [21:00.30] 但他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人,
    [21:05.30] 这个和尚从不安心过日子,一心一意想造反,
    [21:12.30] 更奇特的是,此人无论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他总是不慌不忙,悠然自得,
    [21:23.30] 真是个怪异的人啊!
    [21:27.30] 朱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21:31.30] 从出兵到如今,他才真正体会到天子之路的艰难,
    [21:37.90] 要想获得那无上的荣光,就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21:43.30] 即使自己有着无与伦比的军事政治天赋,
    [21:47.30] 但仍然走得无比艰难,
    [21:53.30] 朱棣似乎有点厌倦了这种生活,
    [21:57.30] 每一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何时是个头呢?
    [22:05.70] 他又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道衍,
    [22:09.80] 这个始作俑者此刻似乎变成了一个与此事毫无关系的人,
    [22:18.30] 他摇摇头,苦笑着对道衍说道:
    [22:23.30] “此次靖难如此艰难,实出意料,
    [22:29.30] 若与大师一同出家为僧,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22:38.30] 听到朱棣的这番话,一直闭眼打坐的道衍突然间站了起来,
    [22:45.30] 走向了对面的朱棣,他一把抓住朱棣的衣袖,用近乎咆哮的语气对朱棣喊道:
    [22:53.30] “殿下,已经无法回头了!
    [22:56.30] 我们犯了谋逆之罪,已是乱臣贼子,若然失败,只有死路一条!”
    [23:07.80] 朱棣被惊呆了,这些话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
    [23:13.70] 他也明白自己失败后的结局只有一个死,
    [23:18.30] 但他仍然不愿意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不做天子,就不能再做人了,
    [23:28.30] 朱棣带着一丝无奈的表情垂下了头,
    [23:33.80] 半晌,他又抬起了头,脸上已经恢复了以往那冷酷的表情,
    [23:44.30] “是的,你是对的,我们没有退路了,”

专辑其它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