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词 : 繁肖恩
作曲 : 和弦
那年除夕,阑珊满目,鱼龙竞灯,他扶着栏杆遮眼拾阶,忽然间指尖所及的清冷不一样起来。少年的眉眼一下子被立春的晚风吹开了,小心翼翼地握紧,好像拾起一块儿温润的玉,这辈子也不愿撒手了。
“懋中兄,松一松嘛,再握下去可就出汗了。”
“不松,子龙此生能在万千人中抓住影怜姑娘一指,若还是放手,那是天也要责怪的了”。
“人说松江陈子龙,才气风流,影怜今日倒是见识了风流,可才气呢?”
“我这前半生的才气是别人夸出来的,但落榜两次灰穷处才明白,这一生才气只有给影怜你看见方能快活呢。”
“呦,原来江南士子三甲的才气,都似你这般酿成口舌蜜糖了”。
“哈哈,姑娘教训的是,蜜糖哪能长久;要放成醇酒,一坛就让影怜迷醉半生,与子龙执手天涯才好呢。”
“公子说定了啊,那影怜就在这桥头静候懋中说好的半生了。”
………………………………
“是谁那年说这等功名不要也罢,谁说要学柳三变,与我泛舟秦淮,一如姓名,杨柳依依!”
“影怜,今时不同往日,当下闯贼为祸江山,北有后金虎视眈眈,子龙不才,但岂能一人苟安一隅,冷眼看大明沦陷…”
“可我呢?影怜向来不是弱质女流,你不也说影怜是腊梅,寒雪更写三分艳么?子龙若要北上为官,影怜这便收拾行李…”
“影怜…你莫要让我为难…”
“为难?我何时令你为难过,若是你父辈不容你为我这青楼女子流连让你难做,影怜可以自己赎身,兄嫂卖我在先,影怜不过孑然一身,天下哪里去不得…”
“杨姑娘,你知我已有妻子,而今北上为官,一路定然要多方照应,向时家眷或许可以随意,但现在我既决定立身以正,总不能贻人口实…”
“呵呵,杨姑娘…到了今日,你竟叫我杨姑娘!好,你去护你的大明江山,做你的肱骨良臣。我杨影怜这画舫小,明日我自己赎身,不耽误您子龙兄的名臣风骨,从今我改名如实,这世间,不过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过…如是观,观良人?观此桥?此桥?哈哈哈哈!”
………………………………
“陈大人,便是这里了,需要在下为您梳洗一下么?”
“不必,先帝自缢尚且以发覆面,子龙兴业未成,又何德何能完身以见我朝诸位英烈…就这样吧,这样她也就不会认出来了。”
说到最后,他声音慢慢低了下去,眼神悄悄掠过登上石桥的一对夫妻。
她扶着伤为痊愈的丈夫慢慢走过石桥,虽心里责怪他因畏惧不与自己投水殉节,但乱世浮沉,而今的她嫁为人妇,云鬓早改,随丈夫半世飘零,尚且当年清丽不再,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年迈的丈夫呢?
正想着,她脚下一个不稳,险些滑到,这才注意到脚下是座石桥,是那年春节的石桥。
匆匆十数载,斯人不复,当年那句等待已经风化成前朝的故事。
就像桥头那人,纵然山河破碎,复国无望,万千人中,他的背影还是在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幸好,
她念他不识,
他怜她不知。
-
-
- 作词 : 繁肖恩
作曲 : 和弦
那年除夕,阑珊满目,鱼龙竞灯,他扶着栏杆遮眼拾阶,忽然间指尖所及的清冷不一样起来。少年的眉眼一下子被立春的晚风吹开了,小心翼翼地握紧,好像拾起一块儿温润的玉,这辈子也不愿撒手了。
“懋中兄,松一松嘛,再握下去可就出汗了。”
“不松,子龙此生能在万千人中抓住影怜姑娘一指,若还是放手,那是天也要责怪的了”。
“人说松江陈子龙,才气风流,影怜今日倒是见识了风流,可才气呢?”
“我这前半生的才气是别人夸出来的,但落榜两次灰穷处才明白,这一生才气只有给影怜你看见方能快活呢。”
“呦,原来江南士子三甲的才气,都似你这般酿成口舌蜜糖了”。
“哈哈,姑娘教训的是,蜜糖哪能长久;要放成醇酒,一坛就让影怜迷醉半生,与子龙执手天涯才好呢。”
“公子说定了啊,那影怜就在这桥头静候懋中说好的半生了。”
………………………………
“是谁那年说这等功名不要也罢,谁说要学柳三变,与我泛舟秦淮,一如姓名,杨柳依依!”
“影怜,今时不同往日,当下闯贼为祸江山,北有后金虎视眈眈,子龙不才,但岂能一人苟安一隅,冷眼看大明沦陷…”
“可我呢?影怜向来不是弱质女流,你不也说影怜是腊梅,寒雪更写三分艳么?子龙若要北上为官,影怜这便收拾行李…”
“影怜…你莫要让我为难…”
“为难?我何时令你为难过,若是你父辈不容你为我这青楼女子流连让你难做,影怜可以自己赎身,兄嫂卖我在先,影怜不过孑然一身,天下哪里去不得…”
“杨姑娘,你知我已有妻子,而今北上为官,一路定然要多方照应,向时家眷或许可以随意,但现在我既决定立身以正,总不能贻人口实…”
“呵呵,杨姑娘…到了今日,你竟叫我杨姑娘!好,你去护你的大明江山,做你的肱骨良臣。我杨影怜这画舫小,明日我自己赎身,不耽误您子龙兄的名臣风骨,从今我改名如实,这世间,不过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过…如是观,观良人?观此桥?此桥?哈哈哈哈!”
………………………………
“陈大人,便是这里了,需要在下为您梳洗一下么?”
“不必,先帝自缢尚且以发覆面,子龙兴业未成,又何德何能完身以见我朝诸位英烈…就这样吧,这样她也就不会认出来了。”
说到最后,他声音慢慢低了下去,眼神悄悄掠过登上石桥的一对夫妻。
她扶着伤为痊愈的丈夫慢慢走过石桥,虽心里责怪他因畏惧不与自己投水殉节,但乱世浮沉,而今的她嫁为人妇,云鬓早改,随丈夫半世飘零,尚且当年清丽不再,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年迈的丈夫呢?
正想着,她脚下一个不稳,险些滑到,这才注意到脚下是座石桥,是那年春节的石桥。
匆匆十数载,斯人不复,当年那句等待已经风化成前朝的故事。
就像桥头那人,纵然山河破碎,复国无望,万千人中,他的背影还是在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幸好,
她念他不识,
他怜她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