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30] 于是在靖难之战后七年,朱棣再次披上了盔甲,拿起了战刀, [00:11.30] 准备走上战场去击败他的敌人,与之前的那次战争之不同的是, [00:17.30] 上一次他是皇子,这一次他是皇帝, [00:22.30] 上一次是为了皇位,这一次是为了国家, [00:29.30] 朱棣不但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也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00:35.30] 这种上马冲锋,下马治国的本领实在是很罕有的, [00:42.30] 鞑靼已经领教过了皇帝朱棣的外交手段和政治手腕, [00:47.30] 现在他们将有幸亲身体会到名将朱棣那闪亮刀锋掠过身体的感觉, [00:58.30] 朱棣完全继承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学 [01:02.30]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次也不例外, [01:09.30] 为了给鞑靼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下达了总动员令, [01:13.30] 命令凡长江以北全部可以调动的士兵,立刻全部向北方集结, [01:21.30] 于是长江以北无数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始向集结地进发, [01:28.30] 到永乐八年(1410)一月,部队集结完毕,共五十万,朱棣自任统帅, [01:37.30] 与此同时,朱棣派遣使者分别向瓦剌和兀良哈传递消息, [01:45.30] 大致意思是大明马上就要出击鞑靼,希望你们不要多管闲事, [01:53.30] 如果多事,大可连你们一起收拾,瓦剌和兀良哈都十分识时务, [02:02.30] 而且他们与鞑靼本来就有着矛盾,怎么肯花力气替自己的敌人出头? [02:08.30] 而此时的鞑靼却十分没有自知之明,击败明军后, [02:14.30] 本雅史里与阿鲁台十分得意,甚至开始谋划恢复元帝国,重新做皇帝, [02:23.30] 因而对瓦剌和兀良哈更加傲慢, [02:28.30] 这两位尚在做美梦的仁兄根本不会想到, [02:32.30] 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只等砍下去了, [02:41.30] 朱棣终于率领着他的五十万大军出塞远征,目标直指鞑靼! [02:48.30] 八年未经战阵的朱棣终于回到了战场,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 [02:56.30] 在他看来,江南水乡的秀丽和宁静远远比不上北方草原的辽阔与豪迈, [03:06.30] 丝竹之音、轻柔吴语对他没有多少吸引力, [03:11.30] 万马嘶鸣、号角嘹亮才是他的最爱! [03:16.30] 这就是朱棣,一个沉迷于战场搏杀,陶醉于金戈铁马的朱棣, [03:23.30] 一个真正而彻底的战士, [03:27.30] 当军队经过大伯颜山时, [03:30.30] 朱棣纵马登上山顶,远望大漠,唯见万里黄沙,极尽萧条, [03:38.30] 二十年前,他曾经远征经过此地, [03:43.30] 那一年他三十岁,这里还有很多人家,是繁华之地, [03:50.30] 如今却变成了一片荒漠,朱棣感叹良多, [03:56.30] 对身边的大臣说道:“元兴盛之时,这里都是民居之地啊,” [04:06.30] 大军于同年五月到达了几个月前邱福全军覆没的胪朐河, [04:13.30] 由于时间不长,四处仍然可见死难明军的尸骨和盔甲武器, [04:21.30] 很明显,蒙古军队管杀不管埋,朱棣看到了这一场景, [04:29.30] 便让手下的士兵们去寻找明军尸骨,并将他们就地埋葬,入土为安, [04:38.30] 然后他看着那条湍流不息的胪朐河,沉默不语, [04:44.30] 思索良久,才开口说道:“自此之后,此河就改名为饮马河吧,” [04:57.30] 言罢,他便率领大军渡过大河, [05:03.30] 过河之后,明军抓到了少数鞑靼士兵, [05:07.30] 他们供认鞑靼首领本雅失里就在附近, [05:13.30] 经过仔细分析,朱棣确认了这一情报的真实性, [05:18.30] 他立刻下令部将王友就驻扎此地, [05:22.30] 自己则率领精锐骑兵带上二十天口粮继续追击, [05:29.30] 兵贵神速,朱棣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05:33.30] 而种种迹象表明,自己寻找已久的目标就在附近! [05:40.30] 朱棣的判断没有错,本雅失里确实统领着大队鞑靼骑兵驻扎在附近, [05:48.30] 但他的老搭档阿鲁台却不在身边,这是为什么呢? [05:54.30] 原来他们吵架了,本雅失里是阿鲁台扶植上台的, [06:01.30] 两人关系一向很好,也甚少争吵, [06:05.30] 但在得知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前来讨伐时, [06:09.30] 他们慌张之余,竟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06:14.30]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争吵的内容并不是要不要抵抗和怎么抵抗, [06:21.30] 而是往哪个方向逃跑!这二位仁兄虽然壮志凌云,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06:33.30] 听说朱棣亲率五十万人来攻击自己后,他们立刻意识到, [06:39.30] 这次明朝政府是来玩命的,无论怎么扳指头算, [06:45.30] 自己手下的这点兵力也绝对不够五十万人打的, [06:50.30] 向瓦剌和兀良哈求援又没有回音,那就只有跑了, [06:57.30] 可是往那边跑呢?这是个重要的问题,本雅失里说:往西跑,西边安全, [07:06.30] 阿鲁台说:西边是瓦剌的地盘,我刚和人家打完仗,哪好意思去投奔, [07:14.30] 不如往东跑,东边安全, [07:18.30] 本雅失里反对,他说: [07:21.30] 东边的兀良哈是明朝的附属,决不肯收留自己这个元朝宗室, [07:26.30] 要去你去,反正我不去, [07:31.30] 两人僵持不下,越吵越激烈, [07:34.30] 后来他们决定停止争吵(再不停明军就要来了),分兵突围, [07:43.30] 就这样,本雅失里一路向西狂跑, [07:46.30] 可还没有赶到瓦剌就撞到了朱棣的大军, [07:51.30] 不能不说是运气不好, [07:55.30] 本雅失里发现了明朝大军的动向,他立刻命令部队加速前进, [08:00.30] 与此同时,率领精锐骑兵的朱棣也快马加鞭向本雅失里不断靠近, [08:08.30] 这是一场战场上的赛跑,最终朱棣占据了优势, [08:13.30] 因为他明智地把辎重和后勤留在了饮马河畔,只带上口粮日夜追击, [08:21.30] 而本雅失里却舍不得他抢来的那些东西, [08:25.30] 带着一大堆家当逃跑,自然跑不快, [08:30.30] 朱棣终于追上了本雅失里,并立刻向他发动了攻击, [08:36.30] 本雅失里万万没有想到,朱棣来得这么快,毫无招架之功, [08:42.30] 被朱棣一顿猛打,丢下了所有辎重,只带了七个人逃了出去, [08:50.30] 战后,朱棣不打收条就全部收走了本雅失里辛辛苦苦带过来, [08:58.30] 一直舍不得丢的那些金银财宝, [09:02.30] 而可怜的本雅失里就这样无偿地为朱棣干了一趟搬运工, [09:10.30] 无论如何,本雅失里总算是捡了一条命,继续着他的逃亡之路, [09:18.30] 但他却未必知道,他的这次战败不但是他的耻辱, [09:23.30] 也会让他的祖先蒙羞, [09:26.30] 或许是宿命的安排吧, [09:29.30] 朱棣追上并击溃这位成吉思汗子孙的地方,就是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 [09:38.30] 朱棣正在马上俯视着这片刚刚经过大战的土地, [09:41.30] 大风吹拂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09:44.30] 斡难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出迷人的光彩, [09:50.30] 刚发生的那场恶战似乎与这片美丽的土地毫无关系, [09:57.30] 朱棣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沉思了一会, [10:01.30] 对身边的侍卫感叹道:“这里是斡难河,是成吉思汗兴起的地方啊,” [10:13.30] 是的,两百年前,就在斡难河畔, [10:19.30]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部落,成为了伟大的成吉思汗, [10:24.30] 术赤、窝阔台、拖雷、哲别等后来威震欧亚大陆的名将们环绕在他的周围, [10:32.30] 宣誓向他效忠,之后他们各自出征, [10:36.30] 将自己的宝剑指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10:41.30] 并最终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10:47.30] 转眼之间,两百年过去了,草原上的大风仍旧呼啸,斡难河水依然流淌, [10:56.30] 但那雄伟的帝国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就在不久之前, [11:01.30] 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在这里被打得落荒而逃, [11:08.30] 一切都过去了,只有那辽阔的草原和奔流的河水似乎在向后人叙说着这里当年的盛况, [11:19.30] 百年皇图霸业,过眼烟云耳! [11:23.30] [11:28.30] 本雅失里逃走了,他如愿逃到了瓦剌, [11:32.30] 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11:36.30] 虽然以往与瓦剌的战争都是太师阿鲁台指挥,本雅失里并未参与过, [11:44.30] 可是瓦剌的首领马哈木充分发挥了一视同仁的精神, [11:49.30] 不但没有给他什么优厚待遇, [11:52.30] 反而从他这里拿走了一样东西——他的脑袋, [11:58.30] 报旧仇之余,还顺便去向明朝要两个赏钱, [12:05.30] 朱棣击败了本雅失里,他随即命令大军转向攻击阿鲁台, [12:13.30] 此时的阿鲁台情况比本雅失里好不了多少,兀良哈也不肯接纳他, [12:21.30] 这倒也怪不得兀良哈,被人追斩的人一般都是不受欢迎的, [12:28.30] 阿鲁台只好在茫茫草原和大漠间穿行,躲避着明军, [12:36.30] 明军此时也不断寻找着阿鲁台, [12:40.30] 但由于阿鲁台采用游击战术,方位变换不定, [12:43.30] 和明军玩起了捉迷藏,而明军粮食就快接济不上了, [12:48.30] 无奈之下,只好班师, [12:52.30] 看上去,阿鲁台算是逃过了这一劫, [12:58.30] 但人要是倒霉起来,连喝凉水也会塞牙的, [13:03.30] 明军在班师途中,经过阔滦海子(今呼伦湖)时, [13:08.30] 居然撞上了正在此地闲逛的阿鲁台! [13:13.30]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3:19.30]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闯进来! [13:25.30] 朱棣立刻命令军队摆好阵势,五十万大军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13:32.30] 派使者传话,要阿鲁台立刻投降,否则后果自负, [13:40.30] 阿鲁台吓得魂不附体,十分想投降,他很清楚明军的实力, [13:47.30] 如果要强行对抗,只有死路一条, [13:52.30] 但部下们却死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 [13:56.30] 阿鲁台和部下达成了一个共识, [13:59.30] 那就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14:04.30] 阿鲁台以需要考虑的时间为理由,把使者打发走了, [14:09.30] 然后他接着回去和那些部下们讨论对策, [14:14.30] 会议中,有人提出趁此机会可以偷偷逃走,明军必然追赶不及, [14:23.30] 这个观点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阿鲁台也认为不错, [14:30.30] 便决定派遣部分军队先走, [14:35.30] 然而就在他们调遣军队之时, [14:38.30] 外面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喧哗声和马鸣声! [14:43.30] 阿鲁台立刻意识到,明军开始进攻了! [14:48.30] 然而此刻的明军大营也并没有接到发动总攻的命令, [14:53.30] 掌管中军的副将安远伯柳升听到外面乱成一片, [14:59.30] 大为吃惊,马上出营察看, [15:03.30] 他惊奇地发现有数千骑兵已经奔离营区,杀向敌军, [15:09.30] 柳升大为恼火,认为是有人违反军纪私自出战, [15:15.30] 但当他看清那支骑兵的帅旗后,就立刻没有了火气, [15:21.30] 因为那是皇帝陛下的旗帜, [15:25.30] 这可了不得,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不是闹着玩的, [15:30.30] 柳升立刻命令大营士兵不必列队,立刻紧跟皇帝,发起总攻! [15:38.30] 这一幕混乱的发起者正是朱棣,自从他排遣使者前往阿鲁台军中后, [15:47.30] 便一直注视着对方的动向,而阿鲁台的缓兵之计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 [15:55.30] 要知道,他自己就是搞阴谋诡计的行家里手, [16:01.30] 当年为了争取时间,还装过一把精神病人, [16:06.30] 在这方面,阿鲁台做他的学生都不够格, [16:11.30] 而当他发现敌军迟迟不作答复,阵型似乎有所变化时, [16:18.30] 他就敏锐的判断出,敌军准备有所动作了, [16:22.30] 至于是进攻还是逃跑,那并不重要, [16:26.30] 真正重要的是,要立刻抓住时机,痛击敌军, [16:31.30] 于是他顾不得通知后军,便亲率数千骑兵猛冲对方大营! [16:40.30] 在他统率下的骑兵们个个英勇无比,以一当十, [16:43.30] 要知道,带头冲锋的可是皇帝啊! [16:47.30] 那可不是一般人,平日神龙见首不见尾,贵为天子的人, [16:54.30] 现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冲锋,还身先士卒,冲在前面, [17:01.30] 领导做出了这样的表率,哪里还有人不拼命呢? [17:07.30] 跟着皇帝冲一把,死了也值啊, [17:13.3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朱棣的鼓舞下, [17:18.30] 明军如下山猛虎般冲入敌阵,疯狂砍杀蒙古士兵, [17:25.30] 经过两三次冲锋,阿鲁台军就彻底崩溃, [17:29.30] 阿鲁台带头逃跑,而且逃跑效率很高,一下子逃出去上百里地, [17:37.30] 他本以为安全了,可是明军却紧追不舍,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追杀, [17:45.30] 阿鲁台精疲力竭,跑到了回曲津(地名), [17:50.30] 实在跑不动了,便停下来休息, [17:54.30] 可还没有等他坐稳,明军就已赶到,又是一顿猛砍, [17:59.30] 阿鲁台二话不说,扭头就逃, [18:03.30] 并最终以其极强的求生本能再次逃出生天, [18:09.30] 但他的手下却已几乎全军覆没, [18:15.30] 经过这次打击,鞑靼的势力基本解体, [18:21.30] 大汗被杀,阿鲁台于永乐八年(1410)冬天正式向明朝朝贡, [18:26.30] 表示愿意顺服于明朝, [18:30.30] 此战过后,北方各蒙古部落无不心惊胆战, [18:35.30] 因为明朝的这次军事行动让他们认识到, [18:39.30] 这个强大的邻居是不能随意得罪的, [18:44.30] 说打你就打你,绝对不打折扣, [18:48.30] 有一个部落对这一结果却十分高兴,这个部落就是瓦剌, [18:57.30] 我们前面说过,瓦剌和鞑靼之间有很深的仇恨, [19:04.30] 估计也超过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 [19:07.30] 在明军进攻时,瓦剌作为与鞑靼同一种族的部落, [19:13.30] 不但不帮忙,还替明朝政府解决了本雅失里这个祸害, [19:20.30] 这样的功劳自然得到了明朝政府的嘉奖,作为这场战争中的旁观者, [19:27.30] 瓦剌得到了许多利益,然而明朝政府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 [19:34.30] 这位旁观者就将转变为一个参与者, [19:40.30] 瓦剌首领马哈木是一个比较有才能的统治者, [19:46.30] 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地盘, [19:50.30] 阿鲁台已经被明军打成了无业游民, [19:54.30] 他所占据的东部蒙古也变得极为空虚, [19:58.30] 马哈木是个见了便宜就想占的人,他开始不断蚕食西部蒙古的地盘, [20:05.30] 几年之间,瓦剌的实力开始急剧膨胀,占领了很多地方, [20:13.30] 此时阿鲁台却缺兵少将,成了没娘的孩子, [20:18.30] 他只能去向明朝政府哭诉,可是每次得到的都是“知道啦” [20:24.30] “ 你回去吧,我们会和他打招呼的”之类的话, [20:31.30] 上学时候的经历告诉我们, [20:34.30] 打小报告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阿鲁台也不例外, [20:40.30] 他告状之后境况不但没有改变, [20:44.30] 反而经常挨打,而且一次比一次狠, [20:48.30] 鞑靼从此陷入了极端困顿的境地, [20:54.30] 眼看鞑靼就要一蹶不振,然而此时时局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21:01.30] 瓦剌变得过于强大了, [21:05.30] 在打垮了鞑靼后,瓦剌的马哈木也动起了统一蒙古,恢复帝国的念头, [21:12.30] 他立答里巴(黄金家族阿里布哥系)为汗,还侵占了和林, [21:21.30] 明朝政府终于发现, [21:24.30] 这个旁观者竟然已经变得如此强大,大有一统蒙古之势, [21:31.30] 而此时阿鲁台也已经被打得失魂落魄, [21:34.30] 竟然带着自己的部落跑到长城边上来, [21:38.30] 说自己已经没有活路了,要求政治避难, [21:44.30] 事到如今,再也不能不管了, [21:48.30] 明朝政府如同古往今来的所有政权一样, [21:52.30] 都遵循一条准则: [21:55.30]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22:04.30] 昔日的朋友终于变成了敌人,明朝对瓦剌说: [22:10.30] “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 [22:14.30] 瓦剌说:“我不滚,”“不滚,我就打你!” [22:21.30] “你来吧,怕你不成!”不再废话,开打, [22:29.30] 马哈木敢与明朝如此叫板, [22:32.30] 决不是一时冲动,他还是有点资本的, [22:37.30] 当时瓦剌所管辖的西蒙古一直没有受到过明朝的正面打击, [22:44.30] 而在明朝攻击鞑靼的军事行动中, [22:47.30] 他还趁机捡了不少便宜,越发耀武扬威起来, [22:52.30] 这就如同一个小康之家突然中了几百万彩票, [22:57.30] 便摆起了排场,想去跟人比富, [23:02.30] 马哈木明白,一旦和明朝撕破脸,就要动真格的了, [23:08.30] 但马哈木并不畏惧,因为他也有自己的杀手锏——骑兵, [23:15.30] 在当时,蒙古草原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已经不再是蒙古本部鞑靼,而是瓦剌, [23:25.30] 事实证明,蒙古不愧是马上的民族, [23:29.30] 他们生长在马上,血管里流着游牧民族的血液, [23:34.30] 即使不复当年之荣光,他们也无愧于最优秀骑兵部队的称号, [23:42.30] 马哈木仔细观察了明朝和鞑靼的战争, [23:46.30] 他敏锐地发现明朝的骑兵并不比鞑靼的强, [23:52.30] 只是因为明军势头很大, [23:55.30] 而鞑靼却出现了内部分裂,所以才会如此轻易地击败鞑靼, [24:03.30] 我不会犯那样的错误,瓦剌将在我的统一指挥下诱敌深入, [24:11.30] 然后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一举歼灭明军,重现蒙古的辉煌! [24:20.30] 马哈木准备了一个详尽的作战计划,并预设了决战的地点, [24:27.30] 他相信,只要明军被引入了这个圈套,他就一定能够取得战役的胜利, [24:36.30] 他几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