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30] 圆满完成外交使命之外, [00:05.30] 郑和还成功地开辟了新的航线, [00:09.30] 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 [00:17.30] 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00:27.30] 在前六次航程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00:36.30] 他们拜访了许多国家,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00:44.30] 之前的六次航程对于郑和来说,固然是难忘的, [00:49.30] 可是他始终未能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朝圣,这也成为了在他心头萦绕不去的牵挂, [01:01.30] 但他相信,只要继续下西洋的航程,总是会有机会的, [01:07.30] 可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动的朱棣去世了, [01:16.30] 大家忙着争权夺位,谁也没心思去理睬这个已经年近花甲,头发斑白的老人和他那似乎不切实际的航海壮举, [01:30.30] 郑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理会,无任何用处的人, [01:37.80] 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养老这条路了,幼年的梦想终归还是没能实现啊, [01:47.30] 永乐皇帝已经去世了,远航也就此结束了吧! [01:56.30] 上天终究给了郑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02:02.30]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让人去寻找郑和,并亲自召见了他, [02:11.30] 告诉他:立刻组织远航,再下西洋!此时距离上次航行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 [02:23.30] 很多准备工作都要重新做起,工作十分艰巨,但郑和仍然十分兴奋, [02:32.30] 他认为,新皇帝会继续永乐大帝的遗志,不断继续下西洋的航程, [02:41.30] 事实证明,郑和实在是过于天真了,对于朱瞻基而言,这次远航有着另外的目的, [02:53.30] 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并非一系列航海活动的开始, [02:59.30] 恰恰相反,是结束, [03:03.30] 朱瞻基为什么要重新启动航海计划呢, [03:07.30] 我引用他诏书上的一段,大家看了就清楚了,摘抄如下: [03:15.30]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太宗文皇帝(朱棣、爷爷)、仁宗昭皇帝(朱高炽、爹)大统, [03:30.30] 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 [03:42.30] 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 [03:53.30] 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04:01.30] 看明白了吧,这位新科皇帝收拾掉自己的叔叔(这个后面会详细讲)后, [04:10.30] 经过几年时间,稳固了皇位,终于也动起了君临万邦的念头, [04:18.30] 但问题在于,“万邦”比较远,还不通公路,你要让人家来朝贡,先得告诉人家才行, [04:27.30] 想来想去,只能再次起用郑和,目的也很明确: [04:32.30] 告诉所有的人,皇帝轮流坐,终于到我朱瞻基了! [04:40.30] 不管朱瞻基的目的何在,此时的郑和是幸福的, [04:46.30] 他终于从众人的冷落中走了出来, [04:52.30] 宣德六年(1430)十二月,郑和又一次出航了, [04:59.30] 他看着跟随自己二十余年的属下和老船工, [04:59.30]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出航的盛况,不禁感慨万千, [05:10.30] 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波,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 [05:18.30] 他回望了不断远去而模糊的大陆海岸线一眼,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喜悦, [05:26.30] 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了,前往异国的彼岸,和从前六次一样, [05:36.30] 但郑和想不到的是,这次回望将是他投向祖国的最后一瞥,他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05:49.30] 郑和的船队越过马六甲海峡,将消息传递给各个国家, [05:56.30] 然后穿越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郑和几十年来日思夜想的地方——麦加, [06:07.30] 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 [06:18.30] 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穆斯林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 [06:29.30] 不管你是什么种族、什么出身,也不管你坐船、坐车、还是走路, [06:35.30] 只要你是穆斯林,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性,就一定会来到这里, [06:41.30] 向圣石和真主安拉吐露你的心声,郑和终于来到这个地方, [06:49.30] 虽然他是一个优秀的航海家,虽然他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人, [06:55.30] 但在此刻,他只是一个普通而虔诚的穆斯林, [07:02.30] 他终于触摸到了那神圣的圣石, [07:07.30]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朝圣之旅, [07:15.30] 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梦想实现, [07:22.30] 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 [07:28.30] 如今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 [07:37.30] 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 [07:49.30]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已别无所求, [08:02.30]朝圣之后,船队开始归航, [08:07.30] 使命已经完成,梦想也已实现,是时候回家了, [08:15.30] 但郑和却再也回不去了,长期的航海生活几乎燃尽了郑和所有的精力, [08:27.30] 在归航途中,他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 [08:32.30] 当船只到达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古里时,郑和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08:43.30]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08:49.30] 由于他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没有能够成家,留下子女, [08:58.30]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为后人怀念的人, [09:05.30] 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09:15.30] 他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 [09:23.30] 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09:30.30] 虽然他的个人生活是不幸的,也没有能够享受到夫妻之情和天伦之乐, [09:38.30] 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一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09:48.30] 而创造这段传奇的郑和,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10:00.30] 古里成为了郑和最后到达的地方,似乎是一种天意, [10:08.30] 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达这里,意气风发之余,立下了“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豪言壮语, [10:19.30] 二十年后,他心满意足的在这里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10:28.30] 郑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你永远属于那里, [10:41.30]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古里的人们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大明的船队 [10:52.30] 六十多年后,一支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又来到了古里, [10:59.30] 这支船队的率领者叫达·伽马, [11:03.30] 这些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所谓的财宝, [11:09.30] 当他们得知这里盛产香料、丝绸时,欣喜若狂, [11:15.30] 这下真的要发财了,找到这个可以发大财的地方后,达·伽马十分得意, [11:23.30] 便在科泽科德竖立了一根标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根标柱象征着葡萄牙的主权, [11:33.30] 在别人的土地上树立自己的主权,这是什么逻辑? [11:40.30] 其实也不用奇怪,这位达·伽马在他的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竖了类似的标柱, [11:48.30] 用这种乱搭乱建的方式去树立他所谓的主权,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逻辑, [11:58.30] 然而这位挂着冒险家头衔的殖民者永远也不会知道, [12:04.30] 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个叫郑和的人率领着大明国的庞大舰队来到过这里, [12:11.30] 并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代表和平与友好的丰碑, [12:21.30] 让我们回到永乐大帝的时代,在朱棣的统治下, [12:27.30] 国泰民安,修书、迁都、远航这些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2:36.30] 此时的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2:43.30] 如果考虑到同时代的东罗马帝国已经奄奄一息, [12:48.30] 英法百年战争还在打,哈布斯堡家族外强中干,德意志帝国四分五裂, [12:58.30] 我们似乎也可以把前面那句话中的之一两字去掉, [13:05.30] 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怎样才能获得其它国家及其人民的尊重, [13:15.30] 在世界上风光自豪一把,其实答案很简单——国家强大, [13:23.30] 明朝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元朝中期,国力衰落后, [13:32.30] 原先那威风凛凛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就已经成为了空架子, [13:39.30] 元朝皇帝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很多国家再也不来朝贡,甚至断绝了联系, [13:49.30] 生了病的老虎非但不是老虎,连猫都不如, [13:55.30] 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 [14:04.30] 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威名远播, [14:11.30] 于是那些已经“失踪”很久的各国使臣们又纷纷出现,进贡的进贡,朝拜的朝拜, [14:20.30] 不过你可千万别把这些表面上的礼仪当真,要知道,他们进贡、朝拜后,是有回报的, [14:31.30] 即所谓的“锦绮、纱罗、金银、细软之物赐之”, [14:39.30] 要是国家不强盛,没有钱,你看他还来不来拜你? [14:47.30] 之前我们说过,洪武年间,朝鲜成为了明朝的属国, [14:54.30] 自此之后,朝鲜国凡册立太子、国王登基必先告知明朝皇帝, [15:02.30] 并获得皇帝的许可和正式册封,方可生效, [15:08.30] 永乐元年,新任国王李芳远即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 [15:14.30] 此惯例之后二百余年一直未变, [15:20.30] 而郑和下西洋后,许多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前来朝贡, [15:26.30] 不过其中某些国家的朝贡方式十分特别, [15:31.30] 按说朝贡只要派个大臣充当使者来就行了, [15:38.30] 但某些国家的使臣竟然就是他们的国王! [15:44.30] 据统计,仅在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 [15:54.30] 平均每年十余次,盛况空前,而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每次来到中国的使团都是国王带队, [16:09.30] 而且这些国王来访绝不像今天的国家元首访问,呆个两三天就走, [16:16.30] 他们往往要住上一两个月,带着几百个使团成员吃好玩好再走, [16:25.30] 与其说是使团,似乎更类似观光旅游团,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 [16:35.30] 居然有多达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 [16:41.30] 他们是如此的钦慕中国, [16:44.30] 在遗嘱中竟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华大地, [16:50.30] 而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厚葬了他们, [16:59.30] 此外当时的琉球群岛三国:中山、山南、山北,也纷纷派遣使臣来到中国朝贡, [17:08.30] 其中中山最强,也是最先来的,山南、山北也十分积极, [17:15.30] 不但定期朝贡,还派遣许多官方子弟来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17:23.30] 而亚洲另一个国家的朝贡也是值得仔细一说的, [17:28.30] 这个国家就是近现代与中国打过许多交道的日本, [17:35.30] 在当时无数的朝贡使团中,也有日本的身影, [17:40.30] 永乐元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源道义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 [17:48.30] 当时朝贡国家很多,大都平安无事,可偏偏日本的朝贡团就出了问题, [17:56.30] 什么问题呢,原来当时的明朝政府是允许外国使臣携带兵器的, [18:04.30] 但这些日本朝贡团他们不但自己佩刀,还往往携带大量兵器入境, [18:11.30] 在完成外交使命后,他们竟然私自将带来的大批武士刀在市场上公开出售, [18:20.30] 顺便赚点外快(估计也是因为没有其它的东西可卖), [18:27.30] 按照今天海关和工商局的讲法,这种行为是携带超过合理自用范围的违禁品, [18:36.30] 并在没有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出售,应予处罚, [18:43.30] 大臣李至刚就建议将违禁者抓起来关两天,教训他们一下, [18:51.30] 在这个问题上,朱棣显示了开明的态度,他认为日本人冒着掉到海里喂王八的危险, [19:02.30] 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就批准他们公开在市场上出售兵器(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所费实多……毋阻向化), [19:19.30] 但在当时,在强大的明朝面前,日本还是表现得比较友好的, [19:26.30] 虽然这种友好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 [19:32.30] 永乐三年(1405),日本国派遣使臣向明朝朝贡, [19:37.30] 此时中国沿海一带已经出现较多倭寇,他们经常四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 [19:45.30] 朱棣大发雷霆,他严厉质问日本使臣,并让他带话回去, [19:52.30] 要日本国王(将军)好好管管这件事情,这番辞令换成今天的外交语言来说, [20:03.30] 应该是,如果日本不管,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日方负责等等, [20:12.30] 如果按照朱棣的性格直说,那就是,如果你不管,我替你管, [20:24.30] 当时的日本将军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朱棣这番话的含义, [20:30.30] 便马上发兵,剿灭了那些作乱的人,并把其中带头的二十个人押送到了中国, [20:39.30] 朱棣十分满意,他也给足了日本将军面子,又让他们把这些人押回日本自己处置, [20:52.30] 使臣走到宁波时,觉得这些人带来带去太麻烦, [20:58.30] 占位置不说还费粮食,就地把他们解决了, [21:04.30] 还是用比较特别的方式——“蒸杀之”, [21:16.30] 从此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是很识时务的, [21:22.30] 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明朝派遣使臣去日本,日本将军竟然私自扣押明朝使臣, [21:33.30] 此后,日本停止向明朝朝贡,两国关系陷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