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30] 就在看似事情已经定局的情况下,洪武二十五年(1392), [00:07.30] 太子朱标的死使得一切似乎都有了转机, [00:13.70] 朱标死了,主角的位置终于空了出来,时机到了! [00:21.30]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不过是个毫无经验、年幼无知的少年, [00:27.30] 这样的人怎么能承担帝国发展的重任, [00:31.90] 换人吧,也该搞个公开招考之类的玩意了, [00:37.30] 退一步说,就算不搞公开竞争,也该给个抓阄的机会啊, [00:42.90] 老爹,不能再搞一言堂了,多少给点民主吧, [00:49.30] 朱棣曾经有过无限的期待,他相信只要公开竞争, [00:54.30] 自己是很有优势的,那个小毛孩子懂得什么, [00:59.30] 论处理政事出兵打仗,谁能比得上我! [01:04.30] 当然,宁王打仗也很厉害,不过他只是一介武夫, [01:09.30] 这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也想继承皇位? [01:15.30] 除了我,还有谁! [01:19.90]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又一次搞了暗箱操作, [01:28.30] 他真的任命只有十五岁的朱允炆为太子, [01:34.30] 白干了,这下真是白干了, [01:40.30] 朱标虽然文弱,到底是自己的哥哥, [01:44.30] 长兄为父,论资排辈,心理上还说得过去, [01:51.30] 毕竟人家参加工作早,可那个十五岁的小毛孩居然也敢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01:58.70] 无论如何想不通,无论如何办不到! [02:03.30] 但这是事实,一旦父亲死去,这个小孩子就会成为帝国皇位的继任者, [02:10.90] 到时不管自己是否愿意,都将跪倒在这个人的面前, [02:16.30] 发誓效忠于他,他懂得什么,即无战功,又无政绩,凭什么当皇帝? [02:26.90]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02:31.30] 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02:36.30] 如果说之前的朱棣只是抱怨, [02:40.30] 那么朱允炆继位后的朱棣就是真的准备图谋不轨了, [02:45.30] 用法律术语来说,这是一个从犯罪预想到犯罪预备的过程, [02:54.30] 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明太祖决定对北元再次发动远征,主帅仍然是朱棣, [03:03.30] 这也是朱元璋一生中制定的最后一个作战计划, [03:09.30] 他真的老了,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纵马驰奔只能在脑海中回味了, [03:18.30] 但他的意识还很清楚,必须在自己死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掉, [03:25.30] 这样大明帝国才能不断的延续下去,永远强大繁荣, [03:31.30] 国内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卓越的军事直觉告诉他, [03:36.80] 北元仍然是国家最强大的敌人,一定要把这个邻居连根拔除! [03:45.30] 而朱棣当任不让地成为了统帅, [03:48.80] 虽然他已经不再愿意去干这些活, [03:52.60] 毕竟自己只是打工的,每个月按时拿工资,出兵打仗成了义务劳动, [03:57.90] 干好了是老板的功劳,干坏了还要负责任,这样的差事谁愿意干? [04:05.30] 可是即将解任的老板朱元璋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04:11.30] 谁让你当年表现得那么好,就是你了!不干也得干! [04:17.30] 同年三月,朱棣带着复杂的心情从北平出发了, [04:24.30] 此次他的战略和上一次大致相同,在军队抵达大宁后, [04:29.30] 他先派出骑兵去侦察元兵的方位,在确定元军所在位置之后, [04:36.30] 他带兵至翻山越岭,在彻彻儿山找到了元军, [04:42.30] 这一次他没有再玩怀柔的那套把戏,连杀带赶, [04:46.70] 把北元军赶到了数百里外,并活捉了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等人, [04:54.30] 按说任务已经完成,也该班师回朝了, [04:59.30] 北元的难兄难弟也在远处等着呢, [05:02.60] 既然仗打完了,人也杀了,帐篷也烧了,您就早点走吧, [05:09.60] 等您走后,我们再建设,但这一次朱棣似乎心情不好, [05:15.30] 于是北元就成为了他发泄的对象, [05:18.70] 他一气追出几百里,一直追到兀良哈秃城, [05:24.30] 打败了北元大将哈剌兀,这才威风凛凛的回了家, [05:30.30] 郁闷的人真是惹不得啊, [05:33.30] 朱棣得胜回朝,却没有以往的兴奋, [05:37.60]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朱元璋的心思却大不相同, [05:43.30] 在他看来,国家又多了一名优秀的将领, [05:47.30] 朱允炆又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好叔叔,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 [05:56.30] 此时的朱元璋才真正感觉到一种解脱, [06:00.30] 他打了一辈子仗,忙了一辈子公务, [06:03.30] 不但干了自己的工作,连儿子孙子的那份他也代劳了, [06:09.30] 此时的大明帝国已经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06:13.30] 人民安居乐业,商业活动也有相当的发展, [06:18.30] 朝鲜归顺了大明,北元已经被打成了游击队, [06:23.30] 而朱元璋对他制定的那套政策更是信心爆棚, [06:28.30] 在他看来,后世子孙只要有着基本的行为能力, [06:32.60] 就能根据他的政策治理大明,并保万世平安, [06:36.30] 都安排好了,我也可以放心的走了, [06:42.30] 对大臣们来说,朱元璋可能不是个好君主, [06:47.30] 但是对朱元璋的子孙们来说,朱元璋是个好父亲、好祖父, [06:54.30] 其实朱元璋的这种行为反差的理由也很简单, [06:58.30] 就如同今天独生子女的家长,特别是那些当年曾经挨过饿的人, [07:04.30] 自然不忍心让孩子受自己那样的苦, [07:09.30] 他们恨不得代替子女去承担来他们将来要经受的苦难, [07:16.30] 但就如今天的所谓“代沟”一样,子孙们有自己的打算, [07:21.30] 他们是无法体会朱元璋这种深厚的父爱的, [07:25.30] 在他们看来,这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早就应该领退休金走人了, [07:32.30] 他们关注的只是这个老者所坐的那把椅子, [07:39.80] 这本是一片宽阔的农田, [07:43.30] 在一次政府征地中被征收,种上了草,并成为了皇室的专用马场, [07:51.30] 朱元璋现在就站在这片专属于他的土地上, [07:56.60] 多年的马上征战使得他对于骑马这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08:03.30] 他始终不能忘怀当年的纵马驰骋的岁月,岁月催人! [08:11.30] 当年的风华少年,如今已经年华老去, [08:17.30] 当年的同伴好友,如今皆已不见踪影, [08:24.30] 回望这一生,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08:31.30] 为了建立这个伟大的帝国,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精力, [08:37.30] 牺牲了爱人、朋友和属下,他杀了很多人,做错了很多事, [08:43.70] 现在终于走到了终点, [08:49.30] 他又一次跨上了马匹, [08:53.30] 虽然他的身体早已不适合骑马,也不复当年之勇, [08:59.70] 但当他骑上马,挥动马鞭,一股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是的,一切又回来了: [09:12.30] 他纵马驰奔,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脚下,锦绣山川被他抛在身后, [09:21.30] 一个个的身影在他眼前浮现: [09:25.30] 郭子兴、马皇后、陈友谅、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胡惟庸、蓝玉, [09:34.90] 有的他爱过,有的他恨过,有的他信任过, [09:40.30] 有的他背叛过,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敌人, [09:46.30] 此生足矣,足矣! [09:54.30] 〖少贫贱兮壮志扬, [09:58.30] 千军如烈怒弦张! [10:03.30] 我雄武兮大明强! [10:06.30] 我雄武兮天下壮!〗 [10:12.70] 他勒住马头,迎着落日的最后一丝阳光, [10:18.30] 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大笑: [10:24.60]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10:36.30]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10:48.30] 朱元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10:53.30] 朱元璋逝世时很是安心, [10:57.30] 因为他认为朱允炆一定能够继承他的意愿, [11:01.30] 将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 [11:04.30] 一个安心的人走了,却留下了一个忧虑的人, [11:10.30] 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上消失了, [11:16.30] 朱允炆终于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 [11:20.30] 但这个年仅21 岁的少年惊奇的发现, [11:24.30] 他仍然看不到太阳,因为有九个人的身影又笼罩到了他的头上, [11:32.70] 这九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 [11:37.30] 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11:51.30] 如果说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这九个人就是保卫大地主的地主武装, [11:59.80] 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 [12:05.30] 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 [12:12.30] 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但请注意,这三个护卫不是指三个人, [12:20.30] 所谓护卫是一个总称,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 [12:28.60] 这样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们的军事实力, [12:34.30] 按说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多,区区五万多人,自然干不过中央, [12:42.30] 朱元璋在安排军队建制时是有所考虑的, [12:47.30] 但事情往往坏就坏在例外这个词上, [12:51.30] 可以例外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九个人的某几个, [12:56.30] 他们之所以可以例外,是因为他们负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守护边界, [13:06.80] 这九个武装地主就如同九大军区, [13:11.30] 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 [13:17.30] 他们各自带有十余万军队,可谓兵势强大, [13:23.30] 但这二位还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认的打仗第一强人是宁王, [13:31.30] 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看似兵力没有燕王和晋王多, [13:39.30] 但他手下却有一支当年最为强大的武装——朵颜三卫, [13:47.30] 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可以说是明军中的国际纵队, [13:53.30] 全部由蒙古人组成,战斗力极强, [13:57.30] 可能有人要问,为何这些蒙古人甘心给明朝打工, [14:04.30]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明朝按时发放工资, [14:09.30] 这些外援们吃饱饭还能去娱乐场所休闲一下, [14:14.30] 而北元却是经常打白条,打仗前许愿抢到的战利品归个人所有, [14:21.30] 结果往往抢回来就要先交集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14:28.30] 这就是明显的赔本买卖了, [14:32.30] 拼死抢了点东西回来,还要交公, [14:35.30] 万一死掉了估计还没有人管埋, [14:39.30] 确实不如给明朝当公务员,按月拿钱还有福利保障, [14:45.30] 无数的蒙古人就是被这种政策吸引过来的, [14:50.30] 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4:56.30] 另外宁王本人也是极为凶横, [14:59.30] 据说他每次打仗都领头冲锋,活像第一滴血里的兰博, [15:06.30] 杀人不眨眼,砍头如切菜, [15:09.30] 连燕王这样的狠角色看到他都要让三分, [15:15.30] 这几位镇守边界的武装地主还经常搞联合军事演习, [15:21.30] 动不动就是十几万人在边界动刀动枪,喊杀冲天, [15:26.30] 一旦有这样的动静,北元游击队就会立刻转入地下斗争, [15:33.80] 其实这些喊杀声惊动的不只是北元,还有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 [15:41.30]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示威, [15:44.30] 该采取点措施了, [15:49.30] 朱允炆是一个好人,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朱标患重病, [15:56.30] 朱允炆尽心伺候,他的孝顺并没有感动上天,挽留住朱标的性命, [16:03.30] 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他的三个年级还小的弟弟接来和自己一起住, [16:11.30] 目的很简单,他不想这些年幼的弟弟和自己一样去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 [16:19.30] 他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亲情, [16:22.70] 那年,他才十五岁, [16:27.30]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朱元璋的护理工作, [16:32.30] 由于朱元璋脾气本来就不好,伺候他的人总是担心掉脑袋, [16:37.30] 朱允炆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亲自服侍朱元璋,直到朱元璋离开这个世界, [16:46.30] 他尽到了一个好儿子和好孙子的责任, [16:50.30] 他也是一个早熟的少年,当然促使他早熟的并不只是父亲的早逝, [16:57.90] 还有他的那些叔叔们, [17:02.30] 让朱允炆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两件事: [17:06.70] 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 [17:19.30] 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好学生朱允炆,另一个是社会青年朱棣, [17:29.30] 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他的答案是雨打羊毛一片膻, [17:40.30] 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 [17:43.30] 而此时社会青年朱棣却灵感突发,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 [17:52.30] 这句不但对得工整,还突出了一个龙字,确是绝对, [17:59.30] 朱元璋很高兴,表扬了朱棣,而朱棣也不失时机地看了朱允炆一眼, [18:06.30] 那意思似乎是你也就这能耐而已, [18:13.30] 朱允炆虽然还小,但却明白那个眼神的意义, [18:20.30] 另一次就严重得多了,朱允炆放学后,正巧遇上社会青年朱棣, [18:28.80] 朱棣一看四下无人,就露出了流氓相,居然用手拍他的后背, [18:37.30] 说道: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 [18:44.30] 朱棣的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大不敬, [18:48.30] 大概类似今天学校门口的不良少年堵住学生抢劫, [18:54.30] 朱允炆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敢如此放肆,一时不知所措,慌了手脚, [19:01.90] 正在这时,朱元璋老师过来了,他看见如此情景,勃然大怒, [19:09.30] 狠狠地骂了朱棣一顿,此时朱允炆的反应却十分耐人寻味, [19:17.30] 他不但没有向朱元璋告状,反而帮朱棣说话, [19:23.30] 向朱元璋表示这是他们叔侄俩闹着玩的,朱元璋这才没有追究, [19:31.30] 你不得不佩服朱允炆的反应,这是皇室子孙在复杂环境下的一种天赋, [19:41.30]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那次历史上有名的对话, [19:47.30] 朱元璋在解决了良弓和走狗的问题后, [19:55.30] 曾不无得意地对朱允炆说:“我安排你的几个叔叔为你守护边界,站岗放哨, [20:05.30] 你就可以在家里安心做皇帝了,” [20:10.30] 朱元璋笑了,朱允炆却没有笑,他一反以往的附和,陷入沉思中, [20:19.30] 这是一个机会,有些话迟早要说,就趁现在这个机会说出来吧, [20:29.70] 朱允炆抬起头,用忧虑的口气说出了朱元璋万想不到的话: [20:39.30] “外敌入侵,由叔叔们来对付, [20:43.30] 如果叔叔们要有异心,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20:50.30] 一生运筹帷幄的朱元璋居然被这个问题问呆了, [20:58.30] 难道自己的儿子还不能相信吗, [21:02.30] 他沉默了很久,居然也说了一句朱允炆想不到的话:“你的意思呢?” [21:14.30] 这下轮到朱允炆傻眼了,皮球又被踢了回来, [21:20.30] 要靠我还用得着问你老人家么, [21:24.70] 这爷孙俩被这个问题弄得疲于应付, [21:29.30] 但问题还是不能不答的,朱允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 [21:35.30] 用做论文的精神列出五点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21:41.30] “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21:50.30] 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属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 [21:57.30]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 [22:05.30] 一生精于谋略计算的朱元璋听到这个计划后, [22:10.30] 也不由得开口称赞:“很好,没有更好的选择方法了,” [22:20.30] 朱元璋十分高兴,他的判断告诉他, [22:24.30] 朱允炆列出的方法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隐忧, [22:30.30] 但事情真的会如他所想般顺利吗,有没有什么漏洞呢? [22:36.30] 事实证明确实有一个漏洞,今天我们回头来看这段经典的对话, [22:43.30] 就会发现两个人说得都很有道理, [22:47.30] 朱元璋的判断没有错,确实没有比朱允炆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了, [22:54.30] 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朱允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