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50] 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总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00:09.50] 明朝的官员们在这个时候想出了一个很绝的方法——装疯. [00:17.50] 在洪武年间的朝廷里, [00:19.50] 好好的一个人突然间得了精神病是常见的, [00:24.50] 具体表现为痴呆.神情木然.披头散发.见到人就叫爹.拿着菜刀四处和人打招呼等, [00:34.50] 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当然只有一个——多活两年. [00:41.50] 而且当时也没有精神鉴定这一招, [00:44.50] 只要你能下血本,多恶心的事都做得出来, [00:48.50] 就一定能够成功. [00:54.50] 下面我们就举一个成功者的例子, [00:56.90] 那装疯意志可真是坚强. [01:01.50] 这个倒霉(或者是幸运)的人叫袁凯,是监察御史, [01:07.90] 有一次朱元璋派了个工作给他,把处决人犯的名单交给太子朱标. [01:15.50] 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工作,但袁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 [01:24.90] 他把名单交给太子,太子看到名单上人太多, [01:30.50] 主张从宽处理,可问题是他并没有自己去找老爹说这句话, [01:36.50] 而是转告袁凯,让他去告诉朱元璋自己的意见. [01:43.50] 袁凯心想,去就去吧,见了朱元璋, [01:48.50] 老实的把太子的话原样说了一遍,完后叩个头,准备走人. [01:55.50] 谁知就在此时,朱元璋问他: [02:00.50] “太子意见和我相反啊,你看谁说得对呢?” [02:08.50] 见鬼了,你们父子俩的事情,是我一个小官能掺和的吗, [02:16.50] 袁凯左右为难,没有办法,想出了回答的话: [02:20.90] “皇上也没错,太子也没错, [02:25.50] 皇上杀人是维持法纪,太子放人是发善心.” [02:29.80] 真是难为袁凯了. [02:33.50] 谁知朱元璋听后大怒,当面斥责袁凯狡猾,不说真话, [02:39.90] 然后把他赶了出去.袁凯回家后越想越怕,下了决心装疯. [02:49.50] 第二天,他就不上朝了,让家里人传话说自己已经疯了. [02:56.50] 朱元璋果然不信,派人到他家打探, [03:01.50] 派去的这个人也不是空手来的,还拿了一件木工钻, [03:06.50] 传朱元璋的话,疯子是不怕疼的,就看看你是真疯还是假疯. [03:13.50] 于是便用木钻去扎袁凯. [03:18.50] 袁凯不愧是装疯高手,发扬了关云长刮骨疗伤的优良品质, [03:26.50] 任人来钻只是不出声,来人这才相信, [03:31.50] 便回去报告了朱元璋.袁凯躲过了这一关. [03:37.50] 然而朱元璋还是不相信他疯了, [03:41.50] 便偷偷的派另一使者去看袁凯家里的情况, [03:47.50] 这位使者刚走到袁凯家的院子里, [03:51.50] 就被一个景象惊呆了,直庆幸自己还没吃饭.(诸位吃饭前最好也不要看) [04:01.50] 原来袁凯脖子被铁链锁住, [04:05.50] 正趴在地上吃狗屎,还一段段的嚼. [04:11.50] 使者大倒胃口,到这个地步,如果袁凯还没有疯,那就是自己疯了, [04:21.50] 连忙回去告诉朱元璋.朱元璋听后也是一阵恶心,便没有继续追究袁凯. [04:32.50] 大家应该知道,袁凯是装疯的,吃狗屎这一招也太狠了, [04:40.50] 不过袁凯并不是真吃的狗屎, [04:44.50] 他在都察院的同僚事先得到消息,便告诉了他, [04:49.50] 他灵机一动,把面粉和上酱料做成狗屎状物体,当饭给吃了. [04:57.50] 这才躲过了朱元璋的耳目. [05:01.50] 朱元璋时期,官员们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05:05.50] 从肃贪到空印案.郭桓案,朱元璋杀了很多人, [05:11.50] 有些是该杀的,而有些则是错杀.冤枉的. [05:16.50] 很多人就此给朱元璋安上了“屠夫”,“杀人狂”的名字, [05:21.90] 甚至有人怀疑他的精神有问题,那么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05:30.50] 我们之前讲述了很多这一时期的情况, [05:33.90] 对朱元璋肃贪和错杀的事实都进行了列举. [05:38.50] 这也是希望能从更客观的角度来诉说朱元璋与官员之间的关系. [05:46.50] 应该说朱元璋的这些行为虽然有些过激, [05:51.50] 但其行为主体还是正确的,他的目的是消除贪官污吏, [05:58.50] 如果我们联系朱元璋少年时候的遭遇,就更能理解他的行为. [06:05.50] 朱元璋从小就被官府欺压, [06:08.50] 自己的悲惨遭遇很大程度上是贪官污吏造成的, [06:13.50] 这也使得他很不喜欢这些当官的,即使官员们为他干活, [06:19.90] 在他的内心中对这些人也存在着极大的不信任感. [06:25.50] 这种不信任感一旦遇到某些因素的触发,就会迅速扩大, [06:31.50] 进而蔓延到对整个群体的信心缺失. [06:35.50] 正如俗话所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06:42.50] 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被蛇咬过的人, [06:46.50] 他被官吏们欺压了几十年,怎么会信任这些人. [06:51.50] 所以如空印案.郭桓案这样的案件一发生, [06:55.50] 朱元璋就会迅速将风潮扩大,在他看来,官员都是不可信的. [07:04.50] 而朱元璋的肃贪行为虽然可敬,效果却不佳, [07:09.50] 这是因为他过分看重了刑法的力量, [07:13.80] 而没有注意从各方面加强制度上的完善, [07:18.50] 一味的猛打猛杀,虽然在他统治时期, [07:22.50] 贪污现象很少,但他死后,明朝的贪污却十分严重,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07:32.90] 朱元璋给官员的待遇很低,很多人认为是故意虐待官员. [07:39.90] 但我在分析明朝初期俸禄制度后发现, [07:44.50] 这个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朱元璋制定的俸禄标准应该是经过仔细计算的, [07:53.50] 这些俸禄是足够明初的官员们生活的. [07:56.50] 只不过他没有考虑到官员除了自己一家吃饱外,还要养活办事员, [08:03.50] 还有一定的人际往来,而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俸禄是不够的. [08:14.50] 也许有人会问,朱元璋如此精明,怎么会想不到这些呢, [08:20.50] 可是就实际情况看,在这些问题上,朱元璋确实是缺乏远见的. [08:29.50] 比如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挨饿, [08:33.50] 规定凡是自己的子孙,一律不允许出去工作, [08:38.50] 就算没有官做,也只能在家吃俸禄, [08:42.50] 由于自己要过饭,而且家破人亡, [08:46.50] 朱元璋对自己的亲戚十分看重, [08:49.50] 他制定的世袭爵位制度对子孙们做了充足的打算, [08:56.50] 即使是象刘备那样,不知是中山靖王多少辈打不着的子孙, [09:02.50] 他也预留了爵位,并准备了相应的俸禄. [09:07.50]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到了一百年后, [09:11.50] 他的子孙们已经繁衍到了几十万人之多, [09:15.50] 朝廷一个省的粮食来养活他们都不够, [09:19.50] 最后某些皇子皇孙得不到粮食, [09:22.90] 又不能出去工作,就活活饿死在家里. [09:27.90] 这就是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吧. [09:32.10] 我想,这样的分析和评价对朱元璋来说应该是公平的. [09:41.10] 在朱元璋整肃官吏的同时,另一个大案——胡惟庸案也在进行中, [09:48.90] 这个案件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的死亡结束,它仍然延续着, [09:54.50] 不断有某人因为另一某人的供词被杀,何处是个头? [10:01.50] 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还活着, [10:05.50] 他与胡惟庸是亲家,而且他弟弟李存义是板上钉钉的同党, [10:13.50] 朱元璋考虑到他在朝廷中的巨大影响力, [10:16.90] 不但没有杀他,连他的弟弟李存义也免死,放逐到崇明岛(今上海崇明岛), [10:27.50] 这应该算是很大的恩典了. [10:31.50] 然而李善长很明白,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10:37.50]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自己毕竟还是或多或少参与了谋反, [10:44.50] 以这个人的性格绝不会放过自己. [10:48.50] 朱元璋,来杀我吧!首级任你来取! [10:55.50] 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家里修房子, [11:00.50] 他已经不是当年的丞相了,不能再呼风唤雨, [11:11.50] 他想到了带兵的汤和. [11:15.50] 汤和是他的老乡,也是他的好友, [11:18.50] 他向汤和请求借三百士兵当劳工.这似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11:26.50] 然而有一件事是他绝没有想到的. [11:30.50] 汤和出卖了他. [11:35.50] 在借给李善长三百士兵后,汤和立刻密报了朱元璋, [11:42.50] 朱元璋又一次对李善长动了杀机. [11:48.50] 这样看来,汤和能够活到最后,实在是有他的道理. [11:55.50] 老眼昏花的李善长似乎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他立刻犯了第二个错误. [12:04.50] 他的亲信丁斌因为犯法应该被流放,李善长却上书为丁斌求情. [12:12.50] 朱元璋又一次愤怒了,你以为自己是谁! [12:18.50] 我处理犯人还要你来管吗?他下令不再流放丁斌,却没有释放他, [12:25.90] 而是将他关到监狱里,日夜拷打. [12:31.50] 朱元璋相信,李善长身上一定有着某些秘密,而这个秘密丁斌一定知道. [12:40.50]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 [12:44.80] 李善长所作所为对得起丁斌,丁斌却对不起李善长. [12:53.90] 他供认了李存义与胡惟庸共同谋反的细节. [12:59.50] 朱元璋当机立断,把李存义抓了回来,还是严刑拷问, [13:06.50] 李存义于是又供出了他劝说李善长的情况, [13:12.50] 而李善长的那句“汝等自为之” [13:17.80] 骆驼就要倒了,再加一把稻草吧, [13:23.50] 到了这个时候,稻草是不难找的. [13:28.50] 李善长的家奴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时机已到, [13:34.50] 落水狗不打白不打,打了不白打. [13:38.50] 他们合谋以受害者的身份向朱元璋申述, [13:43.50] 自己长期受到李善长的欺压,并状告李善长积极参与胡惟庸谋反, [13:51.50] 并且将时间地点说得相当清楚, [13:54.50] 虽然以他们的身份似乎不太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 [13:59.50] 但在当时,这一点并不重要. [14:05.50] 此时凑热闹的人也不断的多了起来, [14:09.50] 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李善长, [14:12.80] 从上朝时不注意礼节到贪污受贿,罪名无所不包, [14:18.80] 似乎恨不得控诉他修建房子过程中砍伐树木,破坏了环境. [14:27.50]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14:29.50] 一个绝对与办案八杆子打不上边的部门也在李善长身上踩了一脚, [14:36.50] 说来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14:41.50] 这个部门是钦天监,主要负责天文历法, [14:49.50] 无论怎么也想不到看天文的还能插一脚, [14:54.50] 但他们确实做到了,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5:02.50] 他们向朱元璋奏报,最近出现星变,是不吉利的预兆, [15:09.50] 然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当移大臣”. [15:14.80] 要什么来什么,真是不能不服啊. [15:19.50] 李善长活到头了,别说什么铁券,就是钻石券也救不了他. [15:28.50] 念及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在临刑前朱元璋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 [15:39.50]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善长. [15:46.50]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信任的部下,现在我要杀他. [15:55.90] 李善长跪在地上,抬头望着朱元璋. [16:02.50]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现在他要杀我. [16:09.90] 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不用说了. [16:17.50]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几十年前,他投奔了这个人, [16:24.50] 他们彻夜长谈,相见恨晚,共同谋划着将来的远大前景, [16:31.50] 那一年,李善长四十岁,朱元璋二十六岁, [16:37.50] 他向现在的皇帝朱元璋叩头谢恩,走出了大殿, [16:45.50] 李善长走上了刑场,他最后看了一眼天空, [16:52.50] 今天的天气真好,天很蓝, [16:58.50] 他突然想到,三十六年前,他走进朱元璋军营的那天, [17:04.50] 似乎也是个晴朗的天气, [17:08.50]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杀李善长,夷其三族, [17:18.90] 李善长的死终于给延续十年的胡惟庸案件划上了一个小小的句号, [17:26.50] 官员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17:30.50] 朱元璋却没有松气,他似乎是个精力无限的人, [17:36.50] 在处理胡惟庸、李善长的同时,他在另一个战场上也赢得了胜利, [17:43.50] 这个战场上的失败者就是已经逃到大漠的北元, [17:50.50] 虽然在明初的几次战争中,北元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17:56.50] 但他们仍然有足够的兵力对明朝的边境进行不断的侵袭, [18:03.50]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北元的实力削弱而放松对它的打击, [18:09.50] 他一直认为蒙古骑兵始终是明朝最大的威胁, [18:14.90] 坦白的说,在军事上,你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 [18:20.50] 他的预言在几十年后很不幸的得到了应验, [18:27.50] 朱元璋组织兵力, [18:30.10] 分别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二月及洪武十四年(1381 年)正月, [18:34.90] 对北元发起两次远征, [18:38.50] 这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 [18:45.50] 而北元也认识到,与强大的明朝正面作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18:51.50] 他们化整为零,采用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击战术不断骚扰明朝边境, [19:02.50] 此时北元的统治者正是元顺帝的儿子, [19:06.50] 从乱军中逃出的爱猷识理达腊, [19:12.50] 他继位为北元皇帝,他奉行的是坚决对抗明朝的政策, [19:17.80] 其实他采取这一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 [19:23.00] 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父亲也被人逼得搬了家, [19:27.50] 而自己的大部分亲戚都被明朝抓去吃了牢饭, [19:34.50] 此仇实在不共戴天, [19:37.50]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也要吃饭, [19:42.10] 作为游牧民族,在互市没有开放的情况下, [19:46.50] 要想得到中原地区的物产,只有一个方法——抢, [19:52.50] 而且这个办法不是太费劲,虽然有损失, [19:56.50] 但所得也不少,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叫机会成本低, [20:03.50] 这样的生意自然是要常做的, [20:07.50] 朱元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 [20:10.50] 他知道,要想彻底消除北元的威胁, [20:14.50] 就必须让这位爱猷识理达腊赔上所有的老本,永远无法翻身, [20:23.50] 但朱元璋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明初的那些名将们都死得差不多了, [20:31.50] 当然,很多是被他自己杀掉的, [20:35.50] 最能打仗的几个人中,常遇春死得早, [20:39.50] 李文忠被他削职流放,冯胜和邓愈虽然还活着,也已垂垂老矣, [20:47.50] 而第一名将徐达也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终, [20:56.50] 值得一说的是,很多书上记载,徐达得病后不能吃蒸鹅, [21:02.10] 而朱元璋偏偏就赐给他蒸鹅,徐达含恨而死,这一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21:12.50] 徐达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将领,而且还在和州救过朱元璋的命, [21:19.50] 杀掉他对朱元璋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他为人低调,从不招摇, [21:26.50] 退一步讲,即使朱元璋要杀徐达,也不需要用这么笨的法子, [21:33.50] 找个人开点毒药,派两个锦衣卫就能解决问题, [21:38.50] 何苦要用赐蒸鹅这么明目张胆的方法来杀掉徐达, [21:46.50]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生,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21:53.50] 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 [21:58.50] 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 [22:04.50] 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 [22:13.50] 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22:20.50] 他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叱姹风云的名将, [22:29.80] 而他的赫赫战功及传奇经历也告诉了所有的人: [22:34.50] 我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22:39.50] 徐达的时代结束了,新的名将时代到来了, [22:45.50] 这个时代属于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