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50] 当时的元朝皇帝名叫妥欢贴睦尔, [00:06.50] 他的谥号是元惠宗,元顺帝这个称号,并不是元朝给他的, [00:13.50] 而是明朝对这位元朝亡国皇帝的一种调侃, [00:18.50] 朱元璋在这一点上颇有点幽默感, [00:21.50] 因为他放弃了坚固的大都,选择了逃走, [00:26.50] 明朝认为他“顺应天意”,所以称呼他为元顺帝。 [00:34.50] 元顺帝推出了大都后, [00:37.50] 逃到了上都(今开平,内蒙古正蓝旗境内), [00:43.50] 继续做他的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北元, [00:49.50] 元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时代结束。 [00:55.50] 元这个朝代灭亡了, [00:57.50] 但对于朱元璋和他的将军们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 [01:04.50] 此时王保保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 [01:10.50] 丞相纳哈出带领二十余万军队守辽东。 [01:15.50] 而云南还有十余万元军,甚至高丽(今朝鲜)也仍然听从元的统治。 [01:25.50] 这就好比朱元璋睡觉时, [01:28.50] 帮边站着一群拿着大刀和长棍的人,随时准备给他一下。 [01:35.50] 在这种情况下,徐达和常遇春又开始了进攻, [01:40.50] 这次他们的目标,正是王保保。 [01:47.50] 此时的元军认识到了王保保的实力,重新整合了军队, [01:53.50] 将所有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他。 [01:56.50] 王保保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兵权, [02:00.50] 他将名正言顺的带领精锐元军与统领明军的明朝第一名将徐达决战。 [02:09.50] 徐达、常遇春在攻下大都后,分兵两路, [02:13.50] 常遇春南下保定,从北路进攻山西。 [02:18.50] 徐达的部队进军漳德,从南路进攻。 [02:22.50] 他们预备在太原合击王保保,将他一举歼灭, [02:28.50] 由于第一先锋常遇春成为了北路军的统帅, [02:33.50] 徐达军的前锋由汤和担任。 [02:36.50] 这位朱元璋的老朋友十分想抢头功, [02:40.50] 他在没有得到徐达许可的情况下,自行突进,攻克了泽州, [02:46.50] 在他看来,取得山西指日可待! [02:52.50] 事实证明,他们把王保保看得太简单了。 [02:57.50] 王保保等待的正是这个时刻, [03:01.50] 他利用汤和孤军深入的机会, [03:04.50] 连夜集合大军在山西韩店偷袭汤和, [03:09.50] 汤和率领的明军惨败,死伤数千人。 [03:15.50] 徐达军陷入困境,这是他与今后的老对手王保保的第一次交锋。 [03:22.50] 此时,元顺帝突然不顺了,回到上都后, [03:27.50] 每天看到的都是草原和沙漠,还是大城市好, [03:32.50] 他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逃出大都, [03:37.50] 韩店的胜利鼓舞了他,看来明军并不可怕。 [03:43.50] 于是他命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居庸关,收复大都! [03:51.50] 王保保经过了周密的准备和计划, [03:55.50] 带领了十万大军,向大都攻击。 [03:59.50] 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两种打算, [04:02.50] 如果徐达不去救援,他就趁机攻下大都,迎接元顺帝归位。 [04:09.50] 如果徐达来援,他就以逸待劳,设下圈套,伏击徐达。 [04:16.50] 这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无论徐达选择哪条路,他都是胜利者。 [04:24.50] 可是徐达却选择了第三条路,一条让他哭笑不得的路。 [04:34.50] 徐达在得到王保保进攻大都的消息后, [04:36.50] 冷静的分析了局势,他看透了王保保的打算, [04:42.50] 决心给他一个意料不到的惊喜。 [04:48.50] 王保保,你不是要攻打大都吗,我就打你的太原! [04:58.50] 徐达认为大都有大军驻守,而且城防坚固,不足为虑。 [05:05.50] 退一万步说,即使丢了,再打回来就是了,赔得起。 [05:09.50] 而王保保就不同了,他倾巢而出,太原成了空城, [05:15.50] 而明军的主力离太原很近, [05:19.50] 王保保如果没有了太原,就只能去关外放羊了。 [05:25.50] 于是他连夜带领骑兵直捣太原。 [05:30.50] 其实徐达的目标也不是太原,而是王保保, [05:35.50] 他相信王保保一定会回兵救援的。 [05:40.50] 果不其然,王保保得到这个消息,大为吃惊, [05:46.50] 立刻率领十万骑兵回救太原, [05:50.50] 他回击速度十分之快,在太原附近遭遇了徐达。 [05:56.50] 此时徐达的军队以骑兵为主,而步兵大队还未赶到, [06:02.50] 士兵数量只有王保保的一半。 [06:06.50] 两支骑兵部队就这样相遇了, [06:10.50] 这也是中原政权的骑兵与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 [06:18.50] 自古以来,骑兵都是最具威力的兵种之一, [06:23.50] 在马的帮助下, [06:25.50] 原本柔弱的步兵成为了具有高度的突击性和机动性的部队, [06:31.50] 而不幸的是,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少数几个王朝外, [06:36.50] 其军事力量都是以步兵为主的。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骑兵时吃了大亏。 [06:44.50] 但骑兵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事实证明, [06:49.50] 古罗马的重步兵是可以用长矛阵克制骑兵的, [06:53.50] 可是中国人向来没有穿几十公斤盔甲的习惯, [06:58.50] 而且当时并没有中西交流制度。 [07:01.50]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办法,他们不断研究着以步兵制骑兵的方法, [07:07.50] 其中的成功者之一是诸葛亮。 [07:12.50] 在他统治下的蜀军,是曹操军团的噩梦。 [07:17.50] 他发明了若干武器来克制骑兵,首先是绊马钉, [07:23.50] 这个玩意儿设计独特,不管你怎么扔到地上, [07:27.50] 总有一面铁钉朝上。 [07:31.50] 打仗前就洒在骑兵即将冲击的地带,骑兵到来时, [07:36.50] 马蹄就会被扎烂。其使用方法类似今天修自行车的小贩在路上洒图钉。 [07:46.50] 当然,唯一的区别在于,马被扎后,是不会有人帮你补的。 [07:53.50] 第二招是大车,诸葛亮的军队都配备有木车, [07:59.50] 当发现骑兵时,就将木车挡在步兵前面, [08:04.50] 用来阻挡骑兵冲击,也算是木械化部队了。 [08:14.50] 最狠的是第三招,也是诸葛亮最神奇的发明,连弩, [08:21.50] 这绝对是当年的机关枪, [08:24.50] 据史料记载,这种连弩是一击十发,杀伤力极大, [08:30.50] 所以当年的魏军骑兵很畏惧与蜀军交锋。 [08:35.50] 但这种方法操作性太强,而且不适合进攻, [08:39.50] 所以使用的范围并不大。 [08:43.50] 到了宋朝,在与西夏和辽的战斗中, [08:46.50] 由于步兵长期打不过骑兵,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08:51.50] 不知是哪位天才一拍脑袋,想出了以几千名步兵组成大方阵, [09:00.50] 还取了个学名,所谓“以步制骑”。 [09:05.50] 上阵交锋,其结果是,打也打不了,跑也跑不掉。 [09:10.50] 直到天才将领岳飞出现并组建了专业骑兵岳家军后, [09:16.50] 中原政权才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抵御住了金国骑兵的攻击。 [09:23.50] 到了元朝,以骑兵起家的蒙古军把骑兵战术发展到了极致, [09:29.50] 并依仗这一战术横扫天下。 [09:32.50] 他们骄傲的认为,只要自己有马, [09:35.50] 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统治被推翻。 [09:40.50] 综观历史上强盛的中原王朝,都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 [09:47.50] 而此时的明朝也是一样,徐达和常遇春都是非常厉害的骑兵将领。 [09:54.50] 他们对骑兵调配自如,选择突破方向准确, [09:59.50] 对骑兵的使用已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 [10:05.50] 在被元朝统治的九十余年里, [10:08.50] 中原的人们不断向他们的敌人——蒙古骑兵学习着使用骑兵以及战胜骑兵的战术。 [10:17.50] 在漫长的积累和等待后,拿起武器反抗的人们终于走到幕前, [10:24.50] 和他们的骑兵老师蒙古军队决战。 [10:27.50] 而徐达和常遇春正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 [10:32.50] 现在,他们正面对着蒙古军队最勇猛的将领王保保。 [10:40.50] 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一日, [10:44.50] 徐达率领明军骑兵抵达太原城下, [10:47.50] 与回师救援的王保保军对峙于太原城外。 [10:52.50] 但由于兵力不如王保保,徐达始终没有发动进攻, [10:56.50] 王保保不知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己及时赶到, [11:02.50] 徐达跑来偷袭太原的目的没有得逞, [11:06.50] 但他居然不打也不撤,实在无法理解, [11:11.50] 于是他一时间也不敢动弹。 [11:16.50] 十二月四日,常遇春经过三天的观察和思考, [11:22.50] 对徐达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11:25.50] “我军步兵未到达,如果只以现在这些骑兵与敌人对攻, [11:32.50] 只会增加自己的伤亡,不如选择深夜偷袭敌营。” [11:41.50] 常遇春实在是一代名将,眼光独到,判断准确。 [11:50.50] 似乎是天助徐达,就在这个时候, [11:54.50] 太原守将豁鼻马派使者投降, [11:58.50] 并表示愿意充当内应(这应该算是个蒙奸)。 [12:04.50] 一切都预备好了,马已喂好,刀已磨亮,只等晚上动手了。 [12:11.50] 当天晚上,王保保没有睡觉(算他运气好), [12:17.50] 这个爱学习的人,此刻正坐于军营之中秉烛夜读兵书, [12:24.50] 突然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 [12:30.50] 毅然决定逃跑,逃跑时颇为狼狈, [12:35.50] 光着一只脚跑出大营,匆忙骑上一匹马,就飞奔出营。 [12:41.50] 您问那十万大军怎么办? [12:44.50] 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什么? [12:48.50] 可见名将就是名将,懂得权衡利弊, [12:51.50] 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12:58.50] 可那十万大军没有了主帅,就像没头的苍蝇, [13:04.50] 四万人被歼灭,余者全部逃散, [13:07.50] 王保保在卫队的保护下一口气逃出上百里, [13:12.50] 可是常遇春并没有放过他。 [13:17.50] 常遇春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连夜出击, [13:22.50] 王保保叫苦不迭,边逃边战, [13:26.50] 等他逃往大同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十八名侍卫。 [13:31.50] 而常遇春一口气追击到了忻州才撤回。 [13:36.50] 这是一场真正的歼灭战,也是中原骑兵对蒙古骑兵的第一次大胜。 [13:45.50]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3:51.50]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58.50] 在攻克山西后,徐达带领军队继续进攻陕西, [14:03.50] 此时的陕西是由地主武装李思齐和张良弼等人镇守, [14:09.50] 中国历史上,由于地形问题, [14:12.50] 大凡从山西进攻陕西,都是极为艰苦,难以攻下。 [14:19.50] 从最初的秦国据守函谷关据六国, [14:23.50] 到后来的日本人侵略中国,拚了老命, [14:27.50] 却始终无法踏入陕西一步。 [14:31.50] 但这次情况不同。 [14:34.50] 李思齐身经百战,但他并不想打仗, [14:38.50] 他对元朝很难说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14:43.50] 他组织军队对抗起义军, [14:46.50] 说到底不过是怕那些泥腿子抢了自家的粮食。 [14:50.50] 所以当徐达军进攻时, [14:53.50] 他一退再退,一直退到临洮, [14:57.50] 感觉戏也演够了,对元朝有了交代,就投降了。 [15:03.50] 而张良弼和他的弟弟张良臣可谓是不识时务, [15:08.50] 先降后叛,坚守庆阳, [15:10.50] 后被徐达讨平,终究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 [15:16.50] 至此,陕西和山西平定, [15:20.50] 北方的大部地区落入了明军之手, [15:26.50] 新王朝对旧王朝都有赶尽杀绝的习惯, [15:31.50] 如南宋的残余部队逃到了崖山(今广东新会), [15:36.50] 元朝军队还不放过,硬是把他们赶到了海上全部消灭。 [15:42.50] 世易时移,元顺帝不喜欢荒凉的上都(开平), [15:49.50] 想要回到大都(北京),朱元璋却连上都也不想让他呆了。 [15:56.50] 洪武二年六月,常遇春出兵开始了北伐, [15:00.50]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出征。 [15:07.50] 与他一同出征的是李文忠,两人带领八万步兵, [15:13.50] 一万骑兵开始了这次远征。 [15:16.50] 在常遇春那种特有的突袭攻击方式下, [15:20.50] 元军不堪一击。北伐军先攻锦州,击败元将江文清, [15:27.50] 后攻全宁,击败元丞相也速, [15:32.50] 军队丝毫不停,进攻大兴州, [15:34.50] 击败元军并擒获元朝丞相脱火赤。 [15:37.50]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元精心设置, [15:40.50] 号称可防二十年的抵御防线, [15:43.50] 在常遇春面前就像豆腐一样软弱, [15:48.50] 这位明朝第一先锋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中充分显现了锐不可当的威力。 [15:56.50] 他带领骑兵一路马不停蹄,逼近上都! [16:02.50] 元顺帝此时正在上都,听说明军攻来, [16:07.50]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逃跑, [16:11.50] 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遁去。 [16:14.50] 一直逃到了应昌(今内蒙古达来淖尔湖), [16:20.50] 狼狈不堪,在他逃跑的途中, [16:25.50] 应该可以充分体会一百年前宋朝君主的心情。 [16:29.50]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他最后一次搬家。 [16:36.50] 常遇春一向是穷追猛打的,他追击几十里, [16:41.50] 杀掉了宗王庆生和平章鼎珠, [16:45.50] 此战还俘虏了上万蒙古兵,在打仗的同时, [16:49.50] 常遇春东西也没少拿, [16:51.50] 他把元顺帝的家当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全部带了回来。 [17:00.50] 此战毫无悬念,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 [17:04.50] 这并不是因为元军软弱,而是由于常遇春太快, [17:09.50] 他就像一个高明的剑客,手持利剑, [17:13.50] 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已经直插对手的心脏!这样的对手太可怕了。 [17:21.50] 常遇春胜利班师,经过柳河川时,暴病而死,年四十。 [17:31.50]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17:38.50] 综观常遇春的一生,从太平之战自告奋勇, [17:44.50] 到北出沙漠,所向无敌, [17:48.50]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是真正的军事天才, [17:52.50] 是真正的第一先锋。 [17:56.50] 他的生命就像灿烂的流星,虽然短暂, [18:00.50] 却是那样的光耀照人,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也将永远为人们所传颂。 [18:11.50] 在常遇春北伐的同时,徐达也正在关中奋战, [18:16.50] 他派遣部将张温(相当厉害)前去攻取甘肃, [18:21.50] 张温进展顺利,很快就攻下了兰州等地, [18:26.50] 就在徐达节节胜利之时,危险也正向他靠近。 [18:34.50] 王保保在败退回太原后,并没有采取大的军事行动, [18:39.50] 他在观察徐达的动向。 [18:42.50] 在经过前两次的交锋后,他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 [18:47.50] 自己眼前的对手有多可怕。 [18:50.50] 如果没有好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出击的。 [18:55.50] 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 [18:59.50] 王保保的直觉告诉他,现在只能等待。 [19:05.50] 当他发现张温孤军深入,攻取兰州后, [19:08.50] 一直躲在家睡觉的王保保敏锐的感觉到,机会到了。 [19:15.50] 他立刻动员了十余万大军,兵分两路, [19:19.50] 先以步骑数万围攻兰州,但兰州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19:25.50] 只是一个诱饵。 [19:27.50] 他把主力隐藏起来,驻兵十万在地形险要的定西。 [19:33.50] 这一招在兵法上叫围点打援。 [19:39.50]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兰州对于明军太重要了, [19:44.50] 他们一定会派兵来救的,现在要做的就是等鱼上钩了。 [19:51.50] 他的判断没有错,很快第一条鱼就来了。 [19:57.50] 在得知兰州被围后,明将于光率部前来救援, [20:02.50] 当他到达兰州附近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元军的包围, [20:08.50] 在奋战之后,全军覆没,于光战死。 [20:14.50] 王保保终于取得了这次计划中的第一个胜利, [20:19.50] 但也有一件事情他没有想到,那就是兰州的守将张温的能力。 [20:28.50] 当数万大军把兰州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 [20:32.50] 张温却毫不慌张,他分析了敌情后, [20:37.50] 正确的作出了主动出击的判断, [20:41.50] 他亲自带领三千人突袭城外数万敌军, [20:45.50] 居然打败元军,使其后撤几十里, [20:49.50] 为后来的定西之战争取了时间。 [20:55.50] 当然除了这件事情让王保保意外, [20:58.50] 其他的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21:02.50] 他仍然采取这种方式,等待着第二条鱼上钩。 [21:08.50] 第二条鱼确实来了,不过却是一条鲨鱼。 [21:14.50] 王保保的军事行动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21:19.50] 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 [21:22.50] 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他看透了王保保的企图, [21:26.50] 制定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计划。 [21:31.50] 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 [21:38.50] 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 [21:43.50] 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率军出征。 [21:50.50] 当时元顺帝正在应昌,而朱元璋一向是个要么不做, [21:57.50] 要么做绝的人,他准备让元顺帝再搬远一点, [22:02.50] 如果能够赶去西伯利亚当然最好,就算不行,也不能让他过得舒服。 [22:11.50] 他命令不要再救援兰州, [22:14.50] 而是让大将军徐达自潼关出西安直接攻击定西,与王保保决战。 [22:22.50] 另外一路,让左副将军李文忠出居庸关入沙漠攻击应昌, [22:29.50] 去帮元顺帝搬家。 [22:33.50] 同时,为了迷惑王保保, [22:36.50] 他还命令大将金朝兴、汪兴祖分别进攻山西、河北北部元军, [22:43.50] 以吸引元军注意力,策应主力作战。 [22:48.50] 这个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 [22:52.50] 王保保也确实没有识穿朱元璋的计策。 [22:56.50] 他仍然在定西守株待兔。